秋天的美好景象多么令人沉醉啊!不光是我们喜爱秋天,古人也一样喜爱,古往今来有不少的大诗人都写诗赞美过秋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三首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感受诗人笔下生机盎然的秋天吧!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诗。(重点)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难点)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市)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叶绍翁 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阳,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叶氏。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叶绍翁的诗都收在诗集《靖逸小集》中。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生:产生,生出。
人家:住户。
坐:因为。
于:表示比较。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无:没有。
擎:举,向上托。
残:残败;枯萎。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即农历秋末冬初。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山 行
(唐<táng>杜牧(mù)
[句解:第一句诗写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第二句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的风光。“生”字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同时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使人联想到炊烟、鸡鸣、犬吠,从而感受到深山充满了生气。]
[句解:因为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诗人要停下车来欣赏。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照耀下的枫叶如火一般,比二月的花还要鲜艳。诗人通过这片红色,看到秋天有着春天一样的生命力,火红的枫叶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派热烈的、充满生机的景象。]
赠(zèng)刘(liú)景文
(宋<sòng>苏(sū)轼(shì)
[句解: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句解: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夜书所见
(宋)叶绍(shào)翁
[句解:这两句诗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在异乡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句解:这两句诗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勃,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展露无遗。这两句诗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全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赞颂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外地思念家乡的情感。
写法点拨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对比的写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本课《山行》《赠刘景文》这两首古诗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山行》用“霜叶”和“二月花”进行对比,突出霜叶的色彩鲜艳,体现了深秋枫叶的生机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赠刘景文》用秋天的荷花和菊花作比较,突出了菊花傲寒独立的品格。
那么,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呢?(1)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对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将同一个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或不同情况进行对比,如:将家乡改革前的样子和改革后的样子进行对比,突出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www.daowen.com)
运用示例
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存在。(将地球分别同人和宇宙进行对比)
模仿秀
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朗读时,要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节奏和重音可作如下处理: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书所见
箫箫/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参考答案:这三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山行》一诗从“枫林”等词可以发现,《赠刘景文》从“菊残”“橙黄橘绿时”等可以发现,《夜书所见》从“秋风”等可以发现。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1)“我”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名师点拨
《山行》
1.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车沿着石子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行走,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景物。
2.诗人除了写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外,还写了什么?
诗人除了写寒山、石径、白云和人家,还写了自己被枫林的美景所吸引,停下车来赏景。
3.诗的第三句是叙事,写停车的原因。
4.将“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换成“红如”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不好。因为“红如”表明霜叶和春天的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的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无法比拟的,这不仅仅是色彩的鲜艳。“于”表示比较,在这样的比较中,更能突出枫叶在一片肃杀清冷的深秋景物中所独具的生机和美丽。
《赠刘景文》
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诗的前两句写残秋景象,是要表达什么情感?联系全诗看,诗人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斗寒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3.如何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这一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末之景虽然萧瑟冷清,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夜书所见》
1.如何理解前两句诗?
萧萧秋风、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故园、亲人的留恋、思念之情。
2.把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你能够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在这首诗里,作者描写了客居他乡的景象。第一个景是梧桐叶,第二个景是江,第三个景是秋风,第四个景是篱笆,第五个景是灯火,其中根据声音来拟出的景有儿童和蟋蟀。作者通过这首小诗将客居他乡的愁闷寂寥心情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