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涉灾案件的突出问题-程序与技术

涉灾案件的突出问题-程序与技术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上看,涉灾案件以民事案件居多,刑事与行政案件相对较少;刑事案件集中在侵财型犯罪,而民事案件则以房屋租赁和房屋买卖纠纷为主;工伤行政案件较为突出。(四)涉灾执行案件一是受灾当事人难找,地震带来被执行人死亡、失踪或外出避难,或忙于抗震救灾,无法联系难以查找。三是法院查封、扣押的财产因震毁损,风险由谁承担,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中虽对此有所规定[44],但对风险如何在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分担未明确表态。

涉灾案件的突出问题-程序与技术

总体上看,涉灾案件以民事案件居多,刑事与行政案件相对较少;刑事案件集中在侵财型犯罪,而民事案件则以房屋租赁和房屋买卖纠纷为主;工伤行政案件较为突出。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刑事案件中因涉灾因素带来的量刑酌定情节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处理涉地震灾害刑事案件中显得格外重要。在涉灾案件中,法官着重考虑的从重情节主要有:(1)盗窃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物资的;(2)严重扰乱灾区市场秩序的,例如刘某某被控非法经营案[39];(3)趁乱实施强奸等暴力犯罪的。考虑的从轻情节主要有:(1)被告人家乡受灾,希望回家参与灾后重建的;(2)出于从众心态且危害不大的犯罪,例如某度假村被盗系列案[40];(3)出于亲情、义愤等原因的;(4)其他基于灾区特殊情况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例如蒲某某被控交通肇事案[41]

(二)民事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比如不可抗力范围如何、是否包括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等法律均没有明确规定[42]。又如灾毁房屋租赁系列案件[43],如果单从法律层面上说,房屋因非承租人的原因毁损后,风险理应由出租人全部承担,那么承租人预付的租金应该返还。但该类案件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包括承租人在内的很多当事人大多受灾严重,根本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如何妥善处理涉灾民事纠纷,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探寻一个最佳平衡点,成为摆在灾区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行政诉讼风险预防

比如强制拆除房屋进行救灾行为的合法性;禁止灾民进入高危房屋(www.daowen.com)

中抢救自己的财产的行为的合法性;灾民对房屋安全鉴定结论有异议是否可以要求重新鉴定;毁损房屋在震前已列入拆迁范围但未签订拆迁协议的,现业主强烈要求享受拆迁政策是否许可;房屋维修加固业主意见不一致的政府如何应对等等。

(四)涉灾执行案件

一是受灾当事人难找,地震带来被执行人死亡、失踪或外出避难,或忙于抗震救灾,无法联系难以查找。二是执行财产难处置,最高法院规定“对明确专用于抗震救灾的资金和物资,一律不得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财产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此类规定在灾后重建阶段是否继续适用不明确,灾民的重建款项、营业性财物及其残值等是否可以执行也是一个难题。三是法院查封、扣押的财产因震毁损,风险由谁承担,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中虽对此有所规定[44],但对风险如何在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分担未明确表态。

(五)涉灾案件处理程序

由于特大地震对常态社会状态的破坏,在适用法律程序规定时,如果简单机械适用法律规则,可能不利于灾民诉讼和灾民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可能出现合法适用法律规则而裁判规则结果不公平,不合理及法律精神和价值追求相悖的情形。同时程序问题造成审执拖延难以避免,主要原因在于当事人难找,送达难,证据调查难。另外,证据在地震中灭失,也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带来了一定难度[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