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仁宗的苦心培育:一位值得借鉴的故事

宋仁宗的苦心培育:一位值得借鉴的故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仁宗见他年纪轻轻,才华出众,暗自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位人才。仁宗向成都制置使王大人修书一封,让赵伯升到他那里讨官职。赵伯升到现在才明白了一切,感激仁宗皇帝爱护和培育自己的一番苦心。宋仁宗对赵伯升的刻意锤炼,使赵伯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得虚心谦逊起来,最终成了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才,这证明了宋仁宗的育人有方。宋仁宗先抑后扬的“磨炼”人才艺术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宋仁宗的苦心培育:一位值得借鉴的故事

宋朝年间,西周成都府秀才赵伯升告别双亲,进京赶考。

赵伯升出生在一个诗书世家,加上他自幼聪明伶俐,少年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学识非常渊博。他在考场连续做了三篇诗文以后,自认为才高于世,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这次考试必中无疑。

赵伯升应召入宫后,仁宗见他少年俊朗,真是文如其人,心里非常高兴,就询问了他许多事情,赵伯升对答如流,毫无偏差。仁宗见他年纪轻轻,才华出众,暗自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位人才。可是转念一想,赵伯升的人生经历太过于一帆风顺了,没有受到什么打击,就很难懂得处世、为政的艰辛,此后很难保证没有挫折。再说了,他过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又马上受到重用,很难沉下心来,不能吃苦耐劳。如果不加以锤炼,德才将不能兼备,是很难成为担当大任的栋梁的。想到这,仁宗就有了一个主意,他对赵伯升的考卷吹毛求疵,使得赵伯升由当初的独占鳌头,到最终变成了名落孙山。

赵伯升呢,是盛气而来,此时已经变得灰心丧气。由于没有考中,他也不好意思回家,只有流落京城再等三年了。此时的赵伯升,与先前的踌躇满志相比,自然是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此,赵伯升就留在了京城。深秋过后,他带的盘缠都用完了,仆人也不肯同他一起吃苦,就偷偷地跑回家乡。赵伯升孤单一人,由于旅费用尽,没办法,只好每天到街上,为人代写文字,卖些书画,勉强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抓紧时间发奋读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也变得谦逊、深沉了。

一年以后,仁宗带着一名侍从出宫私访,在一家茶馆里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赵伯升。赵伯升并不知道眼前坐着的客人就是仁宗皇帝。仁宗在言谈之间故意试探他对一年前名落孙山的感受,赵伯升不但对落榜的事毫无怨言,人也变得谦虚了,显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过了磨炼,德操和学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仁宗决定对他委以重任。(www.daowen.com)

仁宗向成都制置使王大人修书一封,让赵伯升到他那里讨官职。第二天,赵伯升就带着推荐信起程回家乡西川,求见王制置,并且说明了原因。王制置将信将疑,等拆开书信,心中大惊,这分明是委派新制置的圣旨!里面还交代了王制置自己的升迁事宜。

赵伯升到现在才明白了一切,感激仁宗皇帝爱护和培育自己的一番苦心。

【悟在当下】先抑后扬“磨炼”人才

树需栽培,人要培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证实,人的成长与进步,除了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以外,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并得到领导及组织的正确培养,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

宋仁宗对赵伯升的刻意锤炼,使赵伯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得虚心谦逊起来,最终成了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才,这证明了宋仁宗的育人有方。宋仁宗先抑后扬的“磨炼”人才艺术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