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胸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一心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且针砭时弊,力主革新朝政。在军事上,大力选拔有胆有识、武艺高强的将领,严明军纪,指挥果断,曾经在西北边陲使敌军闻之丧胆。在从政作风上,秉公执法,廉洁自律,自己节衣缩食,却扶助老幼、救济贫困,以品德高尚著称于世。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受百姓欢迎。
范仲淹在淮阳做官时,有一天正在批阅公文,属下领来一个说是要面见他的瘦弱的年轻人,范仲淹见此人虽然衣衫破旧,倒也文质彬彬,便停下工作,问他姓名和来意。年轻人不愿说出自己的名字,只说自己姓孙,是位穷秀才,因生活窘迫,特来请求范仲淹帮助他十千制钱。
范仲淹没再追问,就叫人如数拿钱给了他。次年,属下又向范仲淹禀报,说去年曾来过的那位孙秀才又来了,还是要见您。范仲淹又立刻命人将他领进来。见面后,孙秀才开门见山,仍然是再要十千制钱。范仲淹又如数给了他,并且关心地问:“家中有什么天灾人祸吗?”
孙秀才十分不好意思地说:“母亲年老多病,而自己是个读书人,不会耕田,不会做工,又不会经商,所以无计可施。自从流浪到此,不少人都称赞大人是位清官,爱民如子,所以才冒昧求见大人,请您赐怜。”
范仲淹听完孙秀才的话,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姓朱的人。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纸笔,自己四五岁时用木棍在沙土上学习写字。稍大后得知家事,含泪辞别母亲,来到应天,在戚同文门下读书。因为没钱,每天只能吃些凝固的粥块。范仲淹想到这里,更加同情孙秀才。他思忖半天,突然兴奋地告诉孙秀才:“我可以帮你谋一个学职,每天动笔抄写东西,大约能挣一百钱。这样你既能安心学业,又能养家度日。”孙秀才大喜过望,即刻答应,随后就到任了。不久后,范仲淹调离淮阳,到另外的地方任职去了。
这个孙秀才,名复,字明复,是山西平阳人。在范仲淹的帮助下,他逐渐减缓了生活压力,并且有了较好的读书条件。他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学业突飞猛进。但由于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一气之下跑到了泰山,专心致志读《春秋》,成了当时著名的经学家,世称“泰山先生”。(www.daowen.com)
数年后,范仲淹得知孙复学业已成,并且还很有建树,就把他推荐给了皇上。接着,孙复担任了秘书省核书郎,后来又任国子监直讲,即朝廷最高学府太学的教官。当时的人听说这件事情,都对范仲淹的慷慨相助、培育人才赞叹不已。
【悟在当下】培养下属独当一面的能力
范仲淹培养人才是尽其所能给人才提供可以生活、学习的条件,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当人才怀才不遇时,又顺手帮扶一把,使得人才才尽其用。这种对人才的培养看似无心,实则是培养者的素养积累和给人才的重大机遇。
领导者在下属困难时帮他一把,无异于雪中送炭。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下属独当一面的能力,当下属遇到困难时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下属排忧解难,为他发挥才能开辟一条阳光大路,下属的才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