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择才上有他的一套独特的学问,他曾经感慨:“没有比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更困难的事情了。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性情和外貌也不一样。有的人态度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外表谦恭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似勇敢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好像很卖力却另有图谋。”
那么还有没有可能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呢?又怎样把人才挑选出来呢?根据诸葛亮多年来识人用人的经验,他说:“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诸葛亮实际上提出了七种考察人才的办法:一是,把是非摆在他面前看他的取舍,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出难题与他进行深入的辩论,观察他应变的能力;三是,就某个行动咨询他的计谋,观察他的见识;四是,告诉他灾祸与险难,观察他的勇气;五是,用酒灌醉他,观察他的秉性;六是,把财利摆在他面前,观察他是否廉洁;七是,把事情交给他去办,观察他是否有信用。
下面就讲一个“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的例子,看看诸葛亮是怎样从辞辩中挑选出真正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的人才。这个人才就是秦宓,这一场辩论来自吴国使者张温对他的刁难。
吴国使者张温来到蜀国,当时流行辩论的风气,就是有学问的人都有通过辩论来试探、显示智慧和才干的习惯,就好像现在评论有无学问通过发表学术文章来鉴定的道理是一样的。张温早就听说秦宓是蜀国有名的策士,这一次来蜀国,就是冲着秦宓来的,一来试探试探他的学问,二来刁难刁难他,也好杀杀他的威风。
所以当着许多策士的面,张温和秦宓的辩论开始了,张温打定主意,抱定居高临下的姿态。
秦宓一看他的架势,就知道来者不善。
张温说:“您的学问有多少?”
秦宓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没有不知道的。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没有不浏览的。总之,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张温笑着说:“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就问你,天有头吗?”
秦宓说:“有头。”
“头在哪里?”
秦宓说:“头在西方。诗经说‘乃眷西顾’,从这里推理出,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脚吗?”
秦宓说:“有脚。”(www.daowen.com)
“脚在哪里?”
“没听见诗经说‘登天难啊’。没有脚怎么登呢?”
张温又问:“上天有姓名吗?”
秦宓说:“怎么会没有姓呢?”
“姓什么?”
“姓刘。”
张温问:“你怎么知道的?”
面对张温的一连串的难题,而且是步步追问,秦宓却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而且言辞绝妙,其超人的才智使满座皆惊,而且今天的人也心悦诚服。
秦宓不只是会耍嘴皮,其才识也有过人之处,当刘备伐吴时,秦宓就指出其必将不利。诸葛亮欣赏他的才干,便将他从益州别驾调到中央枢纽,升任大司农。诸葛亮就是根据“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的择才标准来重用秦宓的。
【悟在当下】可用辞辩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切忌夸夸其谈,这是有道理,但千万不要因为言语不如行动可靠就否定了言语的合理性。诸葛亮就制定了一条择才的标准:“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显然是抓住了辞辩的积极面,通过给一个人出难题看这个人的应变能力,辞辩是考察选手应变能力比较集中而贴切的方式。辞辩中要求机灵、锐利、抓住漏洞、一针见血、替换、迂回反侧等辩论技巧,这就要求选手不仅要有学识,还会将学识转化为攻守的武器,让自己在辩论中处于上风,甚至由劣势转为优势,把人驳得哑口无言。古代十分重视这种辞辩法,而且辞辩已经成为谋士的一项基本功,不具备这一功夫,无法生存,也无法战斗,不要小看了辞辩,它大到可以退兵,小到可以救命,像秦宓的辩论还只是雕虫小技呢。
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不妨用辞辩法,步步紧逼,看看对方能否应对自如、由被动变主动,这一考察方法适用于律师、谈判、交易、推销等靠语言吃饭的行当,效果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