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燕昭王赐予郭隗和乐毅职位的故事

中国古代燕昭王赐予郭隗和乐毅职位的故事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燕昭王名职,是燕王哙的小儿子。燕王哙晚年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结果导致了燕国的一场内乱。公元前311年,职继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觉得郭隗的话很有道理,先给郭隗建造了一座宫殿,尊郭隗为国师。尤其是魏国人乐毅,得知燕昭王高筑“招贤台”,也来投奔燕国。燕昭王了解到乐毅熟谙兵法,满腹韬略,就拜他为亚卿。燕昭王得这些贤才的帮助,不断充实国力。

中国古代燕昭王赐予郭隗和乐毅职位的故事

燕昭王名职,是燕王哙的小儿子。燕王哙晚年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结果导致了燕国的一场内乱。齐国借口为燕国平定内乱而出兵燕国,一直打到燕国的都城,燕王哙和相国子之都被杀死。职先是流亡到韩国,后来流亡到赵国,被赵武灵王立为燕王,发兵护送回国。公元前311年,职继位,是为燕昭王。在“战国七雄”当中,燕国本来就比较弱小,这场内乱更使燕国山河破碎,百姓离散,内忧外患,雪上加霜。燕国遭齐侵略,刚即位的燕王意图雪耻,打算招募贤才,决心力挽残败的国势,他首先拜访了燕国的谋士郭隗,与郭隗做了一番有关人才问题的推心置腹的谈话。

郭隗说:“让天下人都归附自己的君主以人才为师,与其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君主以人才为友,与其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君主以人才为臣子,与其同朝共事;让国家灭亡的君主,则把人才当作苦力来使唤他们。若能卑躬屈节地去伺候人才,把人才请到堂上虚心求教,那就会招来比自己强百倍的人才;操劳在前,休息在后,求教比别人早去,别人已经不问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那么和自己一样的人就会到来;靠着桌子、拄着手杖,横着眼睛指使别人,那只能招来一些干活的差役;要是吹胡子瞪眼、暴跳如雷地待人,就只能招来唯命是从的奴才。”在这里,郭隗把领导人的风格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指出不同的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今的企业领导人中绝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感叹:“看着求职的人一批又一批,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里实际上有一个人才观的定位问题:是把人才当老师、朋友,还是把人才当臣子、苦力。对人才的取向不同,结果自然会大相径庭。

郭隗告诉燕昭王,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君主为了保住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强大,为了适应弱肉强食的现实,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向人才学习,才能迅速吸纳人才。

郭隗紧接着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君想要得到千里马,三年没有结果。手下有人自告奋勇说可以办到,国君很高兴,就派他做使者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使者在途中见一群人围着一匹死马叹息不已,使者觉得很奇怪,过去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说:“这是一匹日行千里、奔驰如飞的千里马,可惜死了。”使者见状,竟用“五百金”买下死马的骨头,运回去见国君。国君见了大怒,说:“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马,你却用重金买回一副死马骨头,这有何用?”使者胸有成竹地说:“国君爱千里马,但是国人并不知道。我故意用重金买回一副千里马骨架,众人肯定感到很稀罕,就会竞相宣传。死马尚用五百金收买,何况是活马呢?天下必以为王能买马,千里马必不日而至,请大王拭目以待。”果然不到一年,国君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故事讲完后,郭隗便对燕昭王说:“君王若真心欲揽贤才,就从重视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受王礼遇,真正的贤才一定会不远千里而来。”(www.daowen.com)

燕昭王觉得郭隗的话很有道理,先给郭隗建造了一座宫殿,尊郭隗为国师。同时,燕昭王还在易水河畔筑起一座高台,上面堆满黄金,专门供招来的四方贤士豪杰享用,高台取名“黄金台”,又叫“招贤台”。于是,赵国的剧辛、齐国的邹衍等名士相继来到燕国。尤其是魏国人乐毅,得知燕昭王高筑“招贤台”,也来投奔燕国。燕昭王了解到乐毅熟谙兵法,满腹韬略,就拜他为亚卿。燕昭王得这些贤才的帮助,不断充实国力。后来,乐毅为报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率领燕国军队一举攻下齐国七十余城,一直打到齐国国都临淄,齐王逃走,而珠宝珍器、车马辎重悉数归燕,终于破齐雪恨,为燕昭王报了大仇。

【悟在当下】不能忽视身边的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往往都是从重用和珍惜身边的人才开始。领导者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身边的人才,舍近而求远。榜样是最好的广告!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要想招贤纳士,激励来者,也应该树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榜样,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激励更多的有用之材前来投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