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短少案解析

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短少案解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关法》规定的“货物灭失”是否包括《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的货物灭失、数量短少,没有相关明确规定。为避免理解混乱,此处所述的“短少类违规行为”,包含了“货物灭失”和“数量短少”,即海关监管货物已从物理状态上消失,或海关记录上的海关监管货物数量发生短少,或两者皆有。

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短少案解析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除通关现场的监管外,后续监管也是监管环节之一。其中,在加工贸易的后续监管,海关监管货物(此处特指保税料件)短少类案件占违规案件的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监管案件的焦点。

(一)法律规定及概念

海关法》第86条第12项规定,经营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储存、加工等业务,有关货物灭失或者有关记录不真实,不能提供正当理由的,可以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18条第1款第3项规定,经营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寄售、展示等业务,有关货物灭失、数量短少或者记录不真实,不能提供正当理由的,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海关法》规定的“货物灭失”是否包括《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的货物灭失、数量短少,没有相关明确规定。为避免理解混乱,此处所述的“短少类违规行为”,包含了“货物灭失”和“数量短少”,即海关监管货物已从物理状态上消失,或海关记录上的海关监管货物数量发生短少,或两者皆有。

保税料件短少,指主管海关在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通过下厂稽查、盘仓、中期核销、平衡核算等方式,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实际库存的保税料件小于理论库存的保税料件等不平衡的情形。

(二)法律适用和证据认定

根据《海关法》和《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短少类违规案件的处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发生料件短少的事实,二是不能提供正当理由。

第一,料件短少的认定。(www.daowen.com)

实践中,各海关核算保税料件数量,是根据企业“进口的保税料件”数减去“出口成品所耗用料件”数,之后与“实际库存料件”数对比,如多出则溢余,少于库存料件,则是料件短少。其中,进口保税料件包括本期口岸申报进口数、本期结转进口数、上期剩余料件结转数,认定的主要证据包括进口报关单、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结转申请表、保税货物实际结转情况登记表、加工贸易备案情况表等。出口成品(折算保税料件)数包括口岸申报出口数、结转出口数、作废料退港处理数,认定的主要证据包括出口报关单、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结转申请表、保税货物实际结转情况登记表、加工贸易备案情况表等。实际库存数包括企业保税料件仓库、生产线、生产车间中存放的保税料件数、成品(折算料件)数、半成品(折算料件)数,认定的主要证据是海关下厂实际盘仓清点形成的检查记录表等。

第二,正当理由的认定。

提供正当理由是当事人的权利,认定是否正当一般由海关根据法律法规认定。当事人解释短少的理由可分为法定事由和非法定事由。保税料件短少的正当理由没有明确规定,通过比照核销规定的正当理由,以下两种情况可依法认定为正当理由:一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短少,需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二是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为正当理由的情形。而非法定事由,一般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解释,海关会视情况作出是否认可的决定。一般企业的解释理由有:(1)单耗备案不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向海关申请办理单耗变更或者撤销手续,但下列情形除外:(一)保税成品已经申报出口的;(二)保税成品已经办理深加工结转的;(三)保税成品已经申请内销的;(四)海关已经对单耗进行核定的;(五)海关已经对加工贸易企业立案调查的。”实践中,企业一般是在被调查后发现单耗备案不合理,继而提出单耗变更申请,一般不被认可。(2)实际库存清点错误或有遗漏。如企业在海关现场盘点时,已对库存记录表进行确认,事后提出清点错误或有遗漏,除非有充足的证据,否则一般不被认可。(3)货物进行了其他处置,如已办理深加工结转申请表后送货,海关一般会根据企业提供的证据进行认定。

(三)此类案件的关注点

企业应注意和重视库存清点,防止遗漏,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半成品,外发加工未返回、主厂区外存放、外借、在途运输的料件或成品等。在签署确认现场笔录如库存记录等时,应明确其含义,确认数据是否真实后方可签字确认。此外,企业在提供材料时需谨慎,切忌为了快速结束稽查而匆忙盲目行事。务必确保原始记录清晰、完整,以便在存在短少、溢出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倒查、逐一比对等方法,查清原因,向海关作出合理解释。在办理短少类案件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类型和生产情况,通过梳理企业的保税料件自进口到入仓、领料、生产成成品、出口等流程,分析料件短少的原因。其次要根据短少情形提供相应的证据,以证明主张事实。此外,在与海关沟通时,要依据相关规定据理力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