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历来非常看重诺言,故成语中有“一诺千金”之说。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诗人钱起在诗中写道:“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著名诗人李白对此更是推崇备至,赞许有加:“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当今世界,“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豪言壮语也时有所闻。就是经济合同法中也有承诺的条款和内容。可见中华民族向来都把诺言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真可谓人无信不立。诸如:“那个问题你就放心好了”,“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后天就把钱汇过来”,“你下个月到厂里提货就是了”等等,都是一种承诺。所以当事人心里都比较踏实。但中国同时又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常常使用一些出于礼貌和应酬的文明用语,比如“谢谢”,“再见”,“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您真能干”,“欢迎光临”等等。当然大多数人是能够将诺言和带有礼节性的应酬语言区分开来的,不会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会想入非非。但也有少数人却误把应酬当诺言。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要求转业、复员、调动、改行,就是因为别人曾对他表示过:“欢迎你来我们单位工作。”当事人听了真还乐滋滋的,以为对方真够朋友。而一旦自己被正式确定转业、复员、调动找上门来时,他们便以各种理由将其拒之门外,一推了之:“你来的不是时候啦!”“我们单位人员已经满编啦!”“我们单位庙太小,池塘太浅啦!”等等,结果当事人后悔莫及,叫苦不迭,弄得双方都不愉快。
其实社会生活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说者无意,听者多情,怎能不阴差阳错。当事人对这种欢迎、应酬之词不能过于相信,一定要作具体分析。首先要认清自身的条件,比如年龄、职务、健康、文化、口才、文才、专业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是否适合做某项工作;其次要看对方是否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以及自己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再次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关系的密切程度,是一般交往还是深交,是真心欢迎还是礼节应酬。总之要作较全面的分析、对比,切不可把“宝”押在某个人身上。一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要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任何时候都要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既然上帝把自己抛到这个星球上来,自然会有安身立命之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