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在交际活动中,绝大多数人是十分看重自己名字的,他们往往把名字与友谊联系在一起。比如,多年不见的同学、同乡相会时,如果对方仍记着你的尊姓大名,你心里必定非常高兴,彼此间的友谊感情也会因此而亲近几分。相反,如果对方把你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或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形,你在心理上就可能与之拉开距离。
笔者就见过这样的情景: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热情地向我的一位朋友伸过手来,问道“您贵姓?”我的朋友却不客气地把脸扭过去,装作没看见,有意给他以冷遇。对方尴尬之极可想而知。事后我问朋友:“你为什么对人家如此无礼?”朋友愤愤地说:“我无礼?我是有名有姓的,我已经把我的姓名告诉他两次了!对于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还想得到什么礼遇?笑话!”这时,我才理解了朋友为什么生气。由此看到忘记他人姓名的严重性。
后来,笔者也经历了一次被人搞混姓名的尴尬。那是一位曾在一起共过事的干部,每次见面冲我喊:“老赵,你好。”态度很热情,可我心里感到别扭,又不好当面纠正他。显然,他把“赵”字与“高”字记混了。也许他并没有意识到,可是随意为别人改姓,叫人哭笑不得,我甚至害怕与之再碰面。由此进一步感到记住别人的名字实在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姓名本来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人们所以看重它,是因为它包含有特殊的意义。姓名与本人的尊严、地位、荣誉、心理及其彼此间的感情友谊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名字就是你,你就是那个名字。这一点在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人们的名字被遗忘,被搞混,不管有意无意都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轻者叫人家心理上反感,拉开彼此距离;重者会影响彼此感情,损害人际关系。
因此,为了友谊,为了交际成功,我们应记准、记住他人的姓名、职务,见面时能道出其名其职。这样做,一方面出于礼节礼貌,表示尊重;另一方面又是珍视友谊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记姓名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感情投资。记住他人的姓名就等于把一份友谊深藏在心里,记忆时间越久,情谊就越深,如同陈年好酒,越放就越醇。在交际中记住姓名、职务,对方必定从中体验到深情厚谊,感受到在你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增加亲切感、认同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在这方面,周恩来同志有卓越的表现,凡是打过交道的人不管是领导人还是普通群众,他都能叫得出名字。当他把几十年以前见过面的人认出来,直呼其名的时候,对方的心里热乎乎,油然产生一种崇敬感。周恩来同志的朋友多,恐怕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能否记住他人的姓名,首先与记忆力有关。有的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听一次、见一次就可以记住。这自然是最好。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用心记名字就成了必要。首先我们应善于交际,看重友谊。一般情况下,珍视友谊的人在名字上就会表现出特别强的注意力。在同样记忆力的基础上,注意力越集中,重视程度越高,就会记得越牢。甚至记忆力较差的人由于重视友谊,对于打过交道的人的姓名会特别用心去记,同样能记得十分清晰,多年不忘。(www.daowen.com)
有些同学、同乡、战友,由于多年没有机会见面,也可能彼此把对方姓名忘记了,这种情况较为多见。这时,我们应打开记忆仓库用心思索,一旦回忆起来这个名字就将在脑海里得到强化,再不会忘记。笔者就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共过事的干部,分别5年后见面了,可是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又不好意思询问。事后,就极力去想,整整想了三天,突然他的名字再现在脑海里,从此加深了印象。又过了10年,再次见面时我一口就叫出他的名字,对方很激动,说“你的记忆力真好”。其实我心里明白,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用了心的缘故。事后,我不再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越发相信只要用心没有什么不可以记住的。
还有一次,在街上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战友见面了,一时竟也想不起他的姓名。分手时,我主动拿出纸来把自己的名字、电话、通信地址写下来,然后把笔交给他,说:“来,让我们相互留下自己的地址,今后多多联系。”他接过笔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此后,他的名字就镌刻在我的头脑之中,再不曾忘记。
对于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来说,不但要用心去记,而且还应动动笔。这里用得着一句名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在打过交道之后都应把姓名记在小本上,或者保存好对方的名片。有时间就要翻一翻。借此回忆往事,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名字与友谊长久记忆的效果。
总之,时下人们的交际广了,交往多了,记姓名的功夫越发显得必要。不管是公务交往,还是私人交往;不管是一面之交,还是久违的老友,我们都应在这个小小细节问题上分一点心思,这对于完善自身形象,促进交际成功都是大有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