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只是找到了孩子们心之所属,激活了内心的积蓄,最多不过是恢复和整理了他们的记忆,激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仍没有完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茶壶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来,也是常有的现象。
虽然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需要整个作文教学来完成,但单就突破“没什么可写”这个难关而言,明确并写出情之所借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想清楚,那些在自己心里留下特别烙印的人、事、景、物中,最能激起强烈情感、烙下深刻印记、引发思考的主要情节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便是需要写出来的。要将自己的感受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同感与共鸣,让读者从你的趣事中读到趣味,让读者爱着你的爱,感动着你的感动,痛着你的痛,与你同心感悟、一同思考。
其次,要让学生树立具体、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意识,并注重写好细节。其实,这也是内容具体的要求。小学生作文常将本应铺展开的过程、情节概括陈述,将本应再现的细节和形象变成自身感受的抽象表达,自然没什么可写的了。所以,我们要强调用具体情节说话,用形象表达意思,不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直接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从情节和形象中读出来。这些引起作者强烈感受的情节和形象,便是情之所借。
以写感动为例,感动是情感到达高潮并爆发的状态,如同水库突然打开闸门一般。是什么猛然冲开了我们感情的闸门,在表达前需要想清楚。而那些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处,让我们泪水夺眶而出的东西,那些让我们情绪不能自持的情节,就是需要重点描写的。感动往往也需要一个情感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需要交代清楚。比如,前面提到那个不堪生活重负,看上去对孩子粗暴的父亲,责打儿子后表现出的沉重、自责、心疼,就是触发情感的闸门,他的动作、他的语言等,就是需要具体描摹的部分。之前的看似不可理喻以及儿子心中的感受,是情感集聚,对父亲后面的表现有反衬作用,那也是必须具体表达的。若如此写,便不是作者干涩的呻吟了,而是真真切切的血液奔涌。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他们能写的内容一定很丰富。
再如,孩子们喜欢动物园,去了一次又一次,仍然兴致勃勃,可是让他们写一篇《我爱动物园》,却不知道从何下笔,或历数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完事。如果让他们先弄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想想这些动物的哪些形象、禀性激起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并把这些写下来,让读者看了也跟自己一样喜欢,孩子们一定不会为没什么可写的而发愁。
一个孩子写家乡的森林,表达他的喜爱之情,他写到了“绿”:“一眼望去,满眼苍翠欲滴,我喜欢极了,甚至时常陶醉其中。”我和他交流,以“苍翠欲滴”写形象,以“陶醉”写自己的感受,这些形象和感受都可承载你的喜欢之情,可否把“绿”的形象写得更具体些,把“陶醉”那种感觉状态具体描摹出来呢?这位同学听从了我的建议,上面那句简短的陈述,变成了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描写,很多地方都写得非常精彩,比如,他写道:“朝阳下,片片绿叶上金光闪闪,透着勃勃生机,分明是无数生命的精灵在跃动”,“雷雨后,满眼绿波荡漾,我久久地凝视,好像自己融化到了那一片绿色之中”。情寄于形象中,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没有强加给我任何思想和感情,我却不知不觉醉在了你家乡那片森林之中。”
那位记录女班主任遭遇流浪狗的男生,在我的建议下,也以“笔记”为基础写作文了。作文前,我和这孩子有一段对话:
“看到班主任第一次遭遇流浪狗的情形,是什么感觉?”孩子犹豫很久后,好像看懂了我宽容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似乎很费劲地说:“瞧不起她。”“为什么呢?”“那只流浪狗其实很小,老师却怕成那样子。”(www.daowen.com)
孩子还小,显然还不懂得这位女老师在男友前的表现有撒娇的成分,因而只看到了她的怯懦,不过,现在不懂也不要紧:“作文中不要出现‘瞧不起她’和类似的话,但是,你必须让我们读了你的作文后有‘瞧不起她’的感受。”
听了我的话,他满脸疑问地盯着我,显然在等我指导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我说:“怎么写,你已经告诉我了啊!那只狗并不可怕,老师却怕成那样。”这孩子挺聪明:“嗯,把那只狗写得越是不可怕,而老师越是怕得不得了,就越让人瞧不起。”我赞许地点点头:“怎么写第二次遭遇流浪狗,你一定也会吧!”
他很快写成800多字的《班主任的胆小和勇敢》,发表在校报上,被全校当成范文传阅。其中,写第一只狗的温顺、第二只狗的凶猛和班主任第一次遇狗惊慌失措尖叫着躲到男朋友身后、第二次镇静地上前一步并将学生拉到自己身后的描写,都非常生动。
孩子们懂得了用具体情节和形象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后,恍若神助,有了丰富的表达——
一个孩子觉得做村支部书记的伯伯有点装腔作势,她这么描写: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聊,伯伯干咳了几声,见有几个人把目光转向了他,而另外几个人还在自顾自说话,他扫视一遍屋里,对着爷爷奶奶。提高嗓门喊道:“爸,妈!”然后,拖长声音说:“今天,我们全家都在,我来说个事情……”
一个孩子的作文这样写奶奶离世后的痛苦: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给他开了门,他却径直走进了奶奶的房间,下意识地寻找奶奶,当仰头看到墙上的奶奶遗像时,他闭上眼睛,呆呆地站了很久很久,当妈妈叫他吃饭时,才发现自己满脸泪水。
一个六年级男生写了一百多字的《过甩甩桥的启示》:“那天,张阿姨、王阿姨和我妈妈带我们去玩,过甩甩桥时,两个阿姨家的妹妹都过去了,我不敢过。张阿姨家的妹妹叫我,王阿姨家的妹妹笑我不是男子汉,回头看看妈妈鼓励的目光,我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去。我得到了启示,只要勇敢,问题就能克服。”后来小组讨论怎么写具体些,一个组员说,要把由怕到鼓起勇气走过去的过程写清楚。另一个组员说,要把害怕时心中怎么想、身体上有什么感觉写出来。还有组员说,两个小妹妹和妈妈们分别说了什么话、有什么动作和表情也要写出来。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这个作文后进生终于写到了我们通常要求的“不少于400字”。
我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么多例子,无非是想通过“饱和打击”来证明,只要我们找准孩子心之所属、意之所存、情之所借,尊重孩子内心,激活心中积蓄,找准释放通道,“没什么可写”是不应该有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