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写的联系密切,相互间有正向影响。以“清楚”为表达要求的说、写,其相适度更高,因而,以说话指导和训练为引桥,促进学生“写清楚”,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为了让听者明白说话者的意思,我们要求说话有条理,把意思说明白,这样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写上,自然对“写清楚”有帮助。
当然,教师也必须考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为“写清楚”而对“说”提出有别于通常口语交际的要求。
首先,说完整的语句。在口语交际中,因为有说话的前提、背景、氛围等因素介入,还可以借助表情和肢体语言,有些句子并不要求具有完整性,而听者也能明白。然而,若从为“写清楚”打下基础的角度考虑,在课堂回答问题、学习讨论及平常交流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把每句话说完整的能力。尤其是初学习作的孩子,口语中掐头去尾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带到书面表达中。
其次,要说清楚来由,说出思维的过程。因为口语是在一定背景下的表达,常常只说结果或结论,没有必要的来由介绍、过程交代和思维轨迹的描述,因而,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说出“因为”、“所以”和来龙去脉,这样的要求,对习作“写清楚”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www.daowen.com)
符合这些要求的“说”,可以作为“写清楚”的引桥。也就是说,在习作前,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说一说,通过同桌、同组、全班同学互助或教师引导,借助说、听、问等方式,力争“说清楚”,然后再写,就有望“写清楚”。比如同桌互助,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听,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便进行追问,直到问明白、听明白为止,即可帮助“说”者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继而写清楚。
有必要说明的是,指向“写清楚”而对说话所提出的要求,对口语交际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语句的完整性、表述思维的过程性等要求,可能导致在具体交际环境下的交际口语变得生涩、啰唆,有别扭的感觉。所以,还要适当提醒学生,口语交际得尊重交际语言的规律。
由此,我也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当语文教材中原来的“说话”训练变为“口语交际”训练后,很多人理解成是一种转变,甚至是进步。这种理解,值得思考和商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