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放大孩子的表达空间

如何放大孩子的表达空间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评课时,我提出:能否只要求写关爱的事,淡化甚至不提“相互”,以便把训练重点放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来。素材选择空间明显扩大,也减少“写什么”的障碍。我们不在内容方面设那么多限,给予孩子更大的表达空间,甚至还应设计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令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减少“写什么”的烦恼,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易于动笔,也能让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学习上来。

如何放大孩子的表达空间

我的同事上了一堂校内作文公开课,指导学生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从教学设计上看,她把指导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审题;(2)写好事情发生的环境、由发生到发展变化的过程;(3)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她在指导学生审题上耗费了很多时间,特别是在“相互”上,好多学生都讲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没有“相互”。在评课时,我提出:能否只要求写关爱的事,淡化甚至不提“相互”,以便把训练重点放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来。就学生日常积累的素材而言,孩子们更多感受到的也是来自师长和社会的关爱,当然,自己对别人的关爱也可以写进去。素材选择空间明显扩大,也减少“写什么”的障碍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这不过是一个记事的习作训练,加了“第一次”的限制要求,很多学生就苦苦思考什么事是第一次做或第一次经历的,还要有一定意义,如何记好这件事反而成了附带的了。

其实,有些命题并非有意设限,但是需要调整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www.daowen.com)

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外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本组课文中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看到这个题目,学生首先又在“特点鲜明”上开始纠结了:他(她)有什么特点呢?写他(她)这个特点,到底鲜明不鲜明呢?如果我们换个表述,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想想他(她)到底是哪些地方或什么原因让你印象深刻,把它们写出来。”

再如,很多老师都曾要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面对这个题目,好多学生无从下笔,有的干脆写了篇学校安稳办主任安全教育讲话实录交卷。我也曾试图按照这个题目要求“下水”,也发了半天愣后才动起笔。后来,我让学生写《历险记》,可以写亲身经历,可以写见闻,还可以通过想象写,写成童话都行。看到这个题目,男同学们很兴奋,女生也表现出饶有兴趣的样子,而且没费多少工夫就完成了作文。

我们不在内容方面设那么多限,给予孩子更大的表达空间,甚至还应设计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令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减少“写什么”的烦恼,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易于动笔,也能让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学习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