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写人、记事及知识性、科技性文章语言相对平实相比,很多写景的文章语言华丽。这些语言,学生喜欢,教师也推崇。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佳句”抄写本,而这些写景文章里的词句上“本”率最高,同时,这些文章大段的内容甚至全篇,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从语言积累的角度说,这些要求是必要的。在抄写、记诵中丰富词汇,内化语言,对提高习作语言表达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有积极意义,因为大家喜欢这些语句,对它们有很强烈的审美感受,抄写、记诵的过程,也是滋生热爱之情的过程。
然而,要让每个学生的语言都那么华美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有的学生把思维重点放在如何让语言华美上,对怎么准确、具体、形象地描摹景物反倒忽略了。即便语句雕琢有所得,却失去了具体表达,就有得不偿失之憾了。
学生最钟爱的是那些使用了排比、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华美的句子,在作文时,根本不考虑修辞手法用得是否恰当,内容是否贴切,总要套用一下,似乎才显得作文写得好。随机抽几篇小学生描写景物的文章来看,都可以看到“我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看见过……。××的×真×啊,×得……;××的×真×啊,×得……;×的×真×啊,×得……”这样的句子,仔细看表达的内容,往往跟描写对象的特点不搭边。
无论是华丽辞藻,还是朴实语言,有恰切的表达效果就是美。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教师要更多地引导他们体会朴实而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语言的魅力。(www.daowen.com)
比如叶圣陶笔下的山景:“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写溪流:“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些语言都平平实实,读上去却充满画面感,还有小溪奔流的动感。
再如巴金写群鸟纷飞的场景:“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里,除用了一个成语“应接不暇”外,其他的词汇、语句都再平常不过了,但同样极富表现力,需要细细体会。
总之,要让学生懂得,华丽与朴实都有美感,不可矫揉造作,不可词不达意,最关键的是,不可因玩文字而害了文意表达。
综合起来,阅读写景文,要让学生学习文章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并揣摩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