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写作顺序指南

小学作文写作顺序指南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景的课文多数是按时间、方位顺序来写的,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在习作中借鉴,在阅读教学中,只要稍加引导和提示即可。还有一些写景的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两种或多种景物来写,因而按描写对象分类安排顺序。即便语文成绩再差的学生,只要读读课文,稍加点拨,也能认识到这个写作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表达顺序,作为写作文时的借鉴,有助于做到表达有序,并将一个个描写对象写具体。

小学作文写作顺序指南

写景表达无序,也会影响内容具体。小学生初学作文,如果弄清楚了该从哪些方面写景,并有了充分的素材积累,很容易万般思绪涌于笔端,无序地奔突到纸上。若如此,仅从“内容具体”的角度,也很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在作文过程中,对主要写什么没有明确的意识,不能集中思维“按题作答”;二是因为思路不清、顺序不明,就可能出现老师们常感头痛的“东拉西扯”,即便其占有的素材及写出来的内容足以具体表达某个意思,也会因混乱无序而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因此,在阅读写景课文时,通过引导让学生理清表达顺序,也就非常必要了。

写景的课文多数是按时间、方位顺序来写的,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在习作中借鉴,在阅读教学中,只要稍加引导和提示即可。

按时间顺序写,《观潮》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情景,《美丽的小兴安岭》虽然全文是“总—分—总”结构,但主体部分依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时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

按方位顺序写,游记常采用,《记金华的双龙洞》即按照入山公路、外洞、内洞的游览顺序写了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按照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顺序,将七月天山的美景逐步铺展开来。《颐和园》用了一些提示句指明方位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些句子,分别引出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绿树、黄瓦、红墙、昆明湖等景象。

还有一些写景的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两种或多种景物来写,因而按描写对象分类安排顺序。如《桂林山水》一课,在“总—分—总”结构下,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一带的山。即便语文成绩再差的学生,只要读读课文,稍加点拨,也能认识到这个写作顺序。我们只需提醒他们作文中“显山”时莫“漏水”就行了。

有些写景的文章,其表达顺序并非如上述那么单一,表现出“杂糅”的态势,多种表达顺序融于一篇文章中。如果不引导学生梳理清楚,不仅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碍,而且给学生作文时有序表达也造成干扰。(www.daowen.com)

比如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由全篇的宏观到语段的中观、微观,可以看出作者安排了多种表达顺序。

首先,从全篇看,在文章后半部分明确写了“夏天的傍晚”、“秋天到了”,表明描写的是夏秋之景,而前半部分写瓜架、花、竹,没有点明写的什么季节,但看得出是春夏景象。因此,就全篇而言,是按照季节变化的时序在写。

其次,观察描写春夏景象这部分,又是按描写对象分类安排的顺序,而且,其内在顺序又是先写静,再写动;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后写人物活动。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在写植物时,先写食用性的,再写观赏性的。

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表达顺序,作为写作文时的借鉴,有助于做到表达有序,并将一个个描写对象写具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