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时,我的数理化老师都强烈推荐“过电影”的温习方法,要我们每晚睡觉前把当天学的公式、定律等在脑海中过一过,发现哪里没记住,哪些内容没有联系起来的,拿起书来翻一翻,连接断片。
高中理科的记忆还真是深刻,以至于做了语文教师,不但还记得理科老师的教诲,甚至不自觉地把理科知识温习方法嫁接到语文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不管是否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我都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课文在脑海中过一过。默想课文内容,随着课文再走一遍,走到某处“迷路”了,再翻开书看一看,继续前行。在默想过程中,可以随着课文的情感与节奏念念有词、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激动之时,共鸣之处,还可以大声朗诵。
让课文在脑海中“过电影”,不是背诵原文,也不是默默复述,只跟着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文路走一走,与文脉一起律动,以文补“气”,学习写作。
文章在脑中“过电影”也有迹可寻。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而言,可以用下列文字描画默想轨迹:
爱美……宇宙间美……花……爱花的民族……德国……
四五十年以前……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家家户户……不像在中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的脊梁……女房东……莞尔一笑……(www.daowen.com)
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如……每一家……在屋子……走在街上……我觉得……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主人问我……美丽并没有改变……走在街上……我仿佛……
因为这种默想不是背诵,也不是复述,不必拘泥于原文原句,但是,这是阅读课文后的咀嚼和反刍,是对课文脉络和内容的回顾,以此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所以,上面这些词句,通常是不会漏掉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默诵甚至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语段。比如,大约是出于对“好词佳句”的偏好,很多学生默想全文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大声诵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也无妨,当然,最好别因为醉心于路边一株花的艳丽而忘却整个旅程的路径。
假如学生能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回顾和温习,他们的头脑中就不会仅仅留下一篇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或一些孤立的好词佳句,而会有真正的文章储备。
正如此前所提及的,一篇好文章是一个有生命和灵性的整体,要理解它,读懂它,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寻章摘句以概括内容乃是剔肉留骨,无边无际地感悟句段,挖掘思想感情,更像肢解鲜活的生命体。如果仅从理解性阅读角度说,尤其是读说明文,看说明书,或许无伤大雅,但假如要从阅读中吸取习作的营养,一定需要整体认识,完整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