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如何更具体?赋予言之有物的力量!

小学作文如何更具体?赋予言之有物的力量!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这才猛然醒悟,我的“负责”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捆住了他们的手脚。痛定思痛,我突然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作文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无论是高度的“负责”,还是镇住学生的小算盘,都于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有害。后来,我还从作家的经历中找到了证据,证明肯定的力量。举起大拳头,愤怒变力量。即便某个孩子语文基础特别差,作文不堪卒读,哪怕戴着显微镜找,也要找出优点来,以期发挥肯定的力量。

小学作文如何更具体?赋予言之有物的力量!

中师毕业,十八岁的我教了一批十三四岁到与我同龄(当时农村孩子以考上职业学校为目标,复读生众多)的初中生。凭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我精批细改学生的每篇作文,不放过任何一处问题和错误,而且,大约还带着一点镇住学生的小心思,我还曾经将一段一百字的作文抄在黑板上集体评改,一口气提出了二十处错误。

然而,在自我感觉良好中,我渐渐发现,在作文练习课上,很多学生写下作文题目后就再也动不起笔。过了很大一阵子,有些学生写下了几句话,可是,或反复涂改,或一次又一次划掉重写,规定的时间到了,多数学生还在那几行字中打转。我找来几个语文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询问原因,都说好像每写一句话都觉得有问题。我这才猛然醒悟,我的“负责”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捆住了他们的手脚。

在苦闷彷徨中,我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和自己学习作文的经历。

我在“文革”时期上小学,已不记得学了什么,印象深刻的是随时有批斗大会、游行示威、生产劳动。还算有意义的是,我喜欢读点东西,但限于当时条件,能读的无非是家里一本精装《毛泽东选集》、生产队的一份《万县日报》、一个拥有若干连环画的同学高兴时分享的画本。而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乃是成天背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让我觉得收获很大的是老师系统讲授了语法、修辞。到了高中,奉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除反复演练八股式的论文以博高考分数外,没怎么写其他文章。

不会写议论文以外的文章、害怕作文的我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后,在一次运用托物言志方法作文时,我写了《映山红》。隐约记得那篇作文也不成样子,但是,其中写了这样几句话:要像映山红那样,把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壤,努力吸收营养,开出映红山岭的花朵。就是这几句话,居然得到了语文老师的热情赞赏,后来还委任为班上通讯组长。这一赞赏和“委任”,点燃了我的作文热情,在随后的岁月里,目之所及,心之所思,我随时都主动地记一记,热情地写一写,作文的自信也被激发起来,以至于还曾经做过很多年的作家梦。

我的作家梦至今还只是少年时的一个梦,但是,作为当年害怕作文的理科生,而今成了语文教师,还能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论文和散文,中师时语文老师的那次肯定实在功不可没。

痛定思痛,我突然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作文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无论是高度的“负责”,还是镇住学生的小算盘,都于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有害。

后来,我还从作家的经历中找到了证据,证明肯定的力量。

贾平凹的《我的小学》中提到: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给父亲去信,总是拿着几颗鸡蛋来求老师代写,教师硬是不收鸡蛋,信写得老长。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我说我不会格式,她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我真的就写起来,因为家里的事我都知道,都想说给父亲听,比如奶奶的病好转了,夜里不咳嗽了。娘的身体很好,只是唠叨天凉了,父亲的棉衣穿上没有。还有家里的兔又下了崽,现在一共是六只了,狗还很凶,咬伤了三娃的腿,其实是三娃用棍打它,它才咬的。还有我学习很好,考试算术得了一百分,语文得了九十八分,是一个字又写错了,信花了三天才写好,老师又替我改了好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叶永烈的经历也挺有说服力。上小学的前五年,他的作文成绩都仅在及格上下,而五年级下期,不但不及格,而且只得了35分。到六年级时,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偶然心血来潮,他写了一首小诗,投进了离家不远处浙南日报(今为温州日报)社门口高挂着的“投稿箱”里,居然收到了编辑肯定的回信,并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了。从此,叶永烈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我的第一篇作品》一文中写道:“如果不是11岁时受到那位编辑的帮助,如果没有发表那篇不像样的东西,也许我不会跟笔杆子打一辈子交道。大树都是由幼苗成长起来的,幼苗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养。”

叶永烈对自己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有个自我评价:“这首小诗总共只有七十个字,今天读来,就像见到自己小时候嘴里含着手指的照片一样。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顺口溜,而且充满着当时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强烈的政治信息。”那些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师,有必要读一读叶永烈的处女作:

短歌

全世界人民,

个个都知道:

美国法西斯,

武装两个贼;

要问它名字:

日本与西德。

大家一听到,

愤怒像火海。

举起大拳头,

愤怒变力量。

打败美国佬,(www.daowen.com)

给他好教训:

咱们的祖国,

不能受威胁!

受亲身感受和作家经历的启发,后来,在批改和评讲学生作文时,我把寻找作文的精彩点作为第一要务。即便某个孩子语文基础特别差,作文不堪卒读,哪怕戴着显微镜找,也要找出优点来,以期发挥肯定的力量。

一次临时顶班代五年级语文课,评改到一篇题为“学习委员”的习作,是这样写的:

学习委员

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一个爱帮助同学的好班干部,我们都很喜欢他。有一次做作业的时候,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学习委员看到了,就耐心地教我,我终于做来了。我对学习委员说,谢谢你,他说,不用谢。

他真是一个象雷锋叔叔一样爱帮助人的好人,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也要象他那样。

一个五年级学生,一篇习作只写了一百多字,而且有好几个错别字,句子不通顺(录入时做了必要纠正),情况确实很糟糕。但在当面批改这篇作文时,我仍然做了两点肯定:一是“绞尽脑汁”这个词用得真好;二是先对学习委员做总的介绍,再写他对自己的帮助,最后写自己的感想,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是两个:一是有错别字,老师用红笔勾出来了,回去查字典,纠正过来;二是作文中说到了学习委员耐心地教我,回去把耐心教的过程写清楚,最好不用“耐心”这个词,但让我看了后能感受到这个学习委员真的很耐心。这孩子来之前大约是做好了挨批评准备的,进办公室门时一脸木然,听了我两点肯定和两个问题后,紧绷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还带了几分笑意,对我的要求连连点头。

第二天一早,他兴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先拿出了一个写字本,只见那些错别字都纠正过来了,而且抄写了五遍,别字还分别组了词,然后,又把作文本恭恭敬敬递到我手上。这篇作文写到一页半了,主要增加了教的过程。遗憾的是,他差不多把解题的每个步骤都写进了作文,这个问题我没做评论,只肯定了他写的两句对话:

我说:“算了,我还是不懂,其他人都回家了,我们也回去吧!”

学习委员说:“你别急嘛,也许好好想想,你就想起来了。”

当然,我也提醒了他,写对话的时候,还可以写写自己心里怎么想,有什么动作,学习委员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等等。他听得很专注,不时点点头,还带着会意的微笑。

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很快就回来了,但是,那个孩子还时常把他的作文拿给我看,向我请教。我非常欣慰的,他的习作虽然还算不上写得很好,但是,每篇作文都能写上四五百字了,连他的语文老师都很诧异。再后来,这个孩子的作文经常在校报上发表,临毕业时,还有一篇发表在本区日报文化副刊上了。

对这个孩子的进步,我进行了总结。我觉得,虽然我对他有一些作文方法方面的指导,但真正促进他转变和提高的,应该是我对他的那些肯定。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肯定契合了孩子们被赏识的禀赋,激发了他们作文的热情,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正向影响作用。

正因为我相信肯定的力量,重视肯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但努力发现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成功处,而且,指出的问题数量不超过肯定的数量,累积起来进行全班讲评时,优点更是可观,而问题仅寥寥几条而已。有同行质疑太看重正面肯定会削弱习作的指导作用,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以成功的范例从正面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尤其是对写作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仅告诉了他们应该怎么写,而且用身边的事例作为示范。所以,肯定的价值,不仅在“点燃”,还有“指引”。

至于指出问题和纠错,则应谨慎为之。提出过多的问题和错误,让学生在作文时有动辄得咎、如履薄冰之忧,怎样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考,就受到限制。问题固然要解决,但不可操之过急。每次聚焦一两个问题,一课只求一二得足矣。从每个班及每个孩子的作文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纠错,适度、适量扶正,问题终究会一一解决。

小学生还在学习写作阶段,写得不尽如人意是正常的,一开始就要求思想鲜明深刻,文采斐然,是不现实的。对于那些没有多大问题,只是写得不够好的内容,能留则留。对作文中问题较少的学生,可以针对这样的文字做一些交流讨论;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视而不见”。记得叶圣陶先生就曾经否定过这样的教师和做法:“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只觉得它不通,勾掉愈多,愈感觉满意。这种观念发展到极点,于是整段勾掉的也有,全篇不要的也有。勾掉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就把练习本发还学生。”当然,叶老强调的是这种评改的无用:“为什么原文要不得?为什么一定要照改本那样说才对?都没有说明,待学生自己去揣摩。学生接到这样的改本,见自己的文字差不多都包在向下一勾向上一勾之中,大概是不大肯去揣摩的,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这种评改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等级或分数评定时,不仅要采取就高不就低、宁高不低的原则,而且还可以巧用级差、分差。

一是高分刺激原则。作文评分可以利用高分刺激。当然,这里所说的高分,并非无节律地一律高分,而是说在我们每个学生作文达标度的基础上,按照相对一致的幅度适当提高判分标准。好文章常常产生于思维高度活跃、充满激情之时,上次作文得到较高评价,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信,集聚兴趣,酝酿激情,在下次作文时点燃。如此循环,对学生作文水平提升必然具有积极意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给孩子作文200分,他说分数又不值钱,多给点何妨?我们手里这100分,就更不用太吝啬了。

二是慎判不及格原则。在学生心里,59分与60分并非1分之差,而是无望与希望之别。和作文得分低于60分的孩子交流发现,他们差不多都对作文完全失去信心。相反,那些得到60分以上的孩子,他们通常都觉得只要努力了,还是能提高。所以,必须慎判不及格。甚至可以说,只要孩子尽力了,他们的最低得分就不能突破60分的下限。只有作文敷衍塞责,又确实写得很差,才可以判为不及格。在某种意义上,应把不及格作为一种警告,而不是习作水平的评判。

三是巧用分值间差。很多老师认为,用分数精准评判作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用分数评价时,分值相邻间差最低应为5分。但是,以更小的相邻间差评价学生作文,也不失为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策略。这在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曾发挥积极作用。一位刚刚返校就读四年级的辍学孩子,语文成绩非常差,第一次交来的作文,除题目外,只写了两句话。我既想坚守慎判不及格理念,又觉得给60分显得滑稽,不得已,只写批语,不判成绩。后来,通过热情鼓励,并经常个别辅导,这个孩子渐渐能写到100多字,至少看上去像一篇作文了,于是,给了60分。可在第一次判及格后的很长时间里,连续几篇作文都看不出明显进步了。但是,我依次给了他61分、62分、63分……很显然,我是用这1分之差的递增向他释放一个信号:他的作文水平一次次在提高。花儿终于开放,这孩子的作文在低谷徘徊大半学期后,在新的学期,还真迎来了快速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