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不仅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深刻地规范和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它已经化为空气和血液,直到今天仍然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文化的自信是更为基本的自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况,以更加自觉的高度和自信的态度来加以大力弘扬,以应对社会转型期道德和精神价值方面的失范、缺失等现实问题,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直以来构成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传统和组成部分,多层次、全角度地弘扬传统文化,既是天津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应然举措,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剩余价值。
1.以跳出文化看文化的“大文化”理念,来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法,其历史地位可以与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伊始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著名论断和提法相比,具有一种观念上的巨大的突破性意义。它的根本要义在于:(1)13亿中国人民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是第一位的,正确的道路、科学的理论和优越的制度是在历史实践过程当中做出的正确的价值抉择,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从根本上出自于深层的文化自信,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也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以更加全面、综合的视角来看待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问题,并赋予其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
时代发展到全球化、后工业化的今天,丰沛和准确诠释、表达的中华文化内涵,不仅构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而且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领域与文化之间,在今天构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态势和格局,文化与经济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出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状态。2015年6月21日《天津新闻》的《一带一路看天津》栏目曾经报道的“孔子课堂作为推广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平台如何在异国他乡结出硕果”的新闻,就对这种关系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在此,文化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格局当中起到的是桥梁、纽带和舞台的作用。此外,规则意识的培养、公民素质、道德水准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对于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强化,这些都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开展必需的人文素质,儒家文化在这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可以预期的可观效用。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活沉埋人们心底的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法律意识、契约精神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建立各种层次的传统文化研究、展示、传播、教育机构和途径。2016年4月29日,京冀19家孔子学堂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华孔子基金会推出的推广品牌,“孔子学堂”甚至有在十三五期间推广一万家的计划。2016年6月10日《新闻联播》报道,近几年,山东建成130多个讲授传统文化的尼山书院,在农村和城市社区里开设的国学讲堂超过了8000个,参与公益传统文化课堂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有3万多人,定期参与的城乡居民接近400万人。这只是近年来国内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两个例证。在这期间,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或过与不及的状况,但就像著名学者甘阳所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断层,这是文化复兴当中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刚开始回归传统可能做得很不像,但逐渐就会走向一些比较正常的状态。(www.daowen.com)
目前天津有一些儒学研究组织、机构和活动,其中有一些(比如天津某些大学汉服运动)还比较有特色和影响。但总体感觉,这些研究和活动大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探讨没有什么区别,缺乏文化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学热潮当中,几乎没有天津的声音和影响。在这些方面,天津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一些改进和探索:(1)弘扬传统文化,靠单纯的民间力量、学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可能需要政府的、行政性的力量支持、组织、推动、整合;(2)在体制机制方面也可以进行一些探索,比如像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象征和建制的文庙,可以从行政管理和编制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改变其仅仅作用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定位,使其变得更有“内容”,更有活力,更加具有传统文化的神圣性、象征性的地位和性质,充实和丰富天津现代城市文化格局;(3)层级不够,或者不全面,像“孔子学堂”“尼山书院”那样全面进入社区、乡村、校园、企业、机关等的儒学机构和传播方式,目前还大体上是空白。在这些方面,天津还有很大的大有可为和进行全新探索的空间。
3.促进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经济产业及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全面结合。“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有些夸张,但传统文化也不只是高头讲章当中的高谈阔论的内容,而是在历史上塑造中国人的生活秩序、治国理政的理论来源和实践规范,而且它在今天其实还在以各种形式发挥着现实功用。陕西韩城市党家村作为一座有着670多年历史的村落,不仅仅保存了完整的古代民居格局,而且整个村落一直恪守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和文化元素在行政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这里文化与生活、历史和现实、传统与当下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收到良好的现实效果。2016年2月23日,中纪委网站以专题网页形式全面推介,以韩城党家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为题,通过《青砖家训独具魅力》《兴文从教修身齐家》《德行天下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家国情怀》《代代相传泽被后世》五集视频短片,对于党家村的传统文化传承及其现实效应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党家村是传统文化发挥现实功用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但绝不是一个孤例,对于天津的城乡治理和文化建设来说,完全可以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复制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是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力量,近代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自觉不自觉、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放逐、摒弃甚至诋毁它。实际上,传统文化对于老百姓来说认同度高、感染力强,容易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家常日用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所培植和树立起来的是一种正能量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不违反法律的底线而已。要建设和谐高效、昂扬向上的魅力人文之都和现代城市文化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