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文庙的历史: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天津文庙的历史: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天津市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清建筑群。由于当时府县两级官员不能同地祭祀孔子,在清雍正十二年于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并随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

天津文庙的历史: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天津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天津市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清建筑群。它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也是天津最早的学宫所在,由并列的府庙、县庙和府庙明伦堂三部分组成,府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县庙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素有“中华双学第一庙”之称。

1.文庙的历史沿革

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明正统十二年(1447)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后清雍正三年(1725),天津卫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故而卫学改为州学,后又升为府学,天津文庙也随之升为府庙。由于当时府县两级官员不能同地祭祀孔子,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并随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1927年,教育家严修在文庙成立了崇化学会,聘请当时知名文人在此讲学,会集和培养了许多文史方面的学者,后改为崇化中学。1954年天津文庙成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被市少儿图书馆、新华书店古籍部等单位使用。1985年市政府拨款90万元修葺并重建县庙影壁、泮池和棂星门。1987年成立了文庙博物馆并与同年10月对外开放。

2.文庙的建筑布局(www.daowen.com)

天津文庙整体分为三个部分,中央为府学文庙,西侧为县学文庙,东侧为文昌祠。三个部分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又和谐地统一成为明清风格样式的古建筑群落。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均为青砖、青瓦。东西两庙均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其中的建筑和设计都有来历和讲究,步入文庙后先要经过泮池,泮池又称泮宫,是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泮池上的石桥称为泮桥,古代科举考试时,学子拜孔需要过桥,名曰入泮。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一座牌楼,相传棂星为天上文星,学子通过棂星门取祝愿、保佑之意。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是祭孔活动的中心。文庙内外共有七座牌楼,包括两座棂星门,礼门和义路三座,还有庙门外的“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后两座牌楼是二柱三楼庑殿顶式,始建于明代,原来是东门内大街的过街牌楼,后经过城市道路拓宽改造,现矗立在文庙外的人行便道上。这两座古意盎然的牌楼以及不远处古文化街两端的“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牌楼,堪称天津的城市名片

3.馆内复原陈列与文物展览

天津文庙长期开放有“府庙祭孔复原陈列”和“大哉孔子”展览。“府庙祭孔复原陈列”主要是将历朝历代对儒家学说贡献巨大的先贤先儒按祭孔的场景进行复原展示,还包括祭孔礼、乐器,如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篚、竹笾文物等等。“大哉孔子”展览属于文庙长期开放的基本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在五个展厅展出,全面、系统地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力。“孔子生平”介绍了孔子的坎坷成长、兴学社教、为官治国、周游列国宣传仁政德治及传承文化的一生;“博大精深”介绍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特别是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道冠古今”介绍了孔子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后代学者对儒学的传承和弘扬。“声播四海”展览了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巨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及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和贡献。临时展则是根据时令节气和实际需要举办的各种展览,如中国奇石巡回展、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艺术章牌收藏展、天津民间工艺精品展等,还有2016年4月期间举办的“孔子文化收藏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藏品15项300余件,包括民国纸币、连环画、麦秸画孔子像、剪纸孔子立像、孔子讲学瓷像、不同版本的圣迹图、有关孔子的书画作品、面塑孔子像、全国各省市文庙参观门卷、烟标、扑克牌、酒器等,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