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岛八大关与德国风情街: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青岛八大关与德国风情街: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大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自始即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进行。2005年,青岛“八大关”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在“八大关”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古典与现代的关系。“八大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路,也是城市精神气质的提炼过程。青岛德国风情街位于市北区馆陶路。

青岛八大关与德国风情街: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八大关”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青岛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该市市南区海滨,西到第一海滨浴场,东到第三海滨浴场,面积70余公顷,是以8条关隘命名的路而得来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现已增为10条路,另两条为武胜关路、山海关路)。各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1914),绝大部分兴建于20世纪30年代。史料记载,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八大关”渐渐成为政界、商界、军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高级居住地。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民国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岐、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皆曾在此居住。但“八大关”的土地开发、建设施工及居住权并不能轻易获得,其所有的地产都只能通过参加当时青岛市财政局的竞租方能获得,且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内开工建设,否则政府有权收回地产。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大关”曾经是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但所有这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亦必须缴纳足额的租金后方能在此居住。

“八大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自始即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进行。1929年,国民政府将“八大关”一带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同时成立了青岛市建筑审美委员会,负责对建筑师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审定评比,奖励优秀的建筑设计。1932年青岛市特别区域放租地树株处理规则,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砍伐树木,确需砍伐,要把建筑图上报,审批后才可以。同年颁布的《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设专章对特别规定区域的建筑标准作详细规定,内容涉及这一区域的范围、建筑的位置、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房屋式样、绿化、围墙、屋檐、浴室、厕所、外部装饰色彩、外观设计等内容。同时,规定其建筑本身还要保持与入住者相应的国籍、种族、爱好的完美统一。2005年,青岛“八大关”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青岛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八大关”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目标,坚持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兼容点与适宜的发展模式,特别要深入挖掘“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一既有形象内涵,适应青岛市建设博物馆城的发展趋势,努力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确保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公益性。为此,青岛政府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成就。

创立一种包容建筑及其环境的“景观遗产”思维。具体说,在“人文”的维度上,要在做好文物建筑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人文历史与艺术内涵,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围绕着前述“八大关”的人文价值体系展开系统研究,将这一体系不断导向纵深,对“八大关”建筑艺术、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深度阐释,建立“人文八大关”的完备形象,并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将其推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同时,不断培育新的人文亮点,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细微之处,实质性丰富街区的文化含量,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自然”的维度上,首先要倍加珍惜“八大关”的自然环境,保持海湾、沙滩、礁石及花树的天然生态体系,确立符合自然逻辑的园林思维,在深入研究“八大关”园林艺术与景观遗产之内在规律与独特个性的同时,合理整治园林和街道环境,悉心保护名贵花树,完善维护“八大关”的宁静状态。同时,要悉心体会自然情怀,将“八大关”所独擅其长的山海一体化景观视为一种艺术化的资源,予以艺术化的保护和浸润,坚决避免商业开发对这种珍贵格调的干扰和破坏,让一个花树缤纷、田园朗润、建筑精美的“八大关”更加神采奕奕。

“八大关”在发展过程之中,将不断培固其多元一体的文化气质,保护、研究与传播相结合,在更高意义上确立“八大关”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形象,以此为主题组织人文旅游,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八大关”的价值体系。

在“八大关”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古典与现代的关系。不但在现代逻辑中打破其古典宁静,保持“八大关”的优雅、闲适与浪漫格调。而且,在此基础上,精心塑造古典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体,合理关照现代生活的需要,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复合价值。

文物保护中积极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建立数字化保护体系,创新文物保护模式。结合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通过功能提升、文化整合、环境整治、市政配套、交通优化等措施,完善八大关街区的旅游功能与服务设施,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八大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路,也是城市精神气质的提炼过程。这有着精神魅力的街区已然成为城市记忆中至诚至美的一部分,维护好它们的原真性,也就是维护城市的记忆;尊重历史也就是尊重未来。在记忆之中,建筑、园林、海洋总是在默默诉说着人与城的意义。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建筑并不仅仅是通向安居的一种手段和道路,建筑本身就是安居。”

青岛德国风情街位于市北区馆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县路,与上海路、宁波路、广东路垂直相交,总长度1000余米。现存历史建筑25座,占现有建筑总量的71%。其中德式、日式风格的历史优秀建筑共14栋,约20万平方米。(www.daowen.com)

馆陶路是一条从青岛城市历史源头延伸而来的老街。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因为靠近胶海关、后海码头和大港火车站,所以德国驻胶市政当局将此规划为“洋行区”,许多外国驻青机构最初也是在这里涉足。随后因洋行云集,成为“洋行一条街”,这也是德国殖民当局控制青岛经济命脉的一条街。德国殖民者建馆陶路,目的很明确——为在青岛更多地收取关税,更多地吸引外资。至20世纪30年代,这条路又被称为是“青岛的华尔街”,和上海的外滩相媲美,已经成为青岛经济的“金融贸易中心”,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据史料记载,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多为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大公司的分支机构。

青岛市以馆陶路在青岛的历史地位和现存历史优秀建筑为依托,本着“积淀历史、恢复活力,整合功能、彰显特色”的原则,按照“修旧如初、修旧如新”的思路,突出中外文化融合,引入德国民族文化,聚积德国特色产业,打造集影视文化、金融商贸、特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异域风情街。其设计思路:

一是从城市设计入手,打造建筑风貌品牌街区。中山路与馆陶路交界处设置主题雕塑,引导人群视线;位于陵县路路口的交运集团修理厂增设德式风格塔楼和门楼,作为全街区的标志;利用道路原有肌理,形成曲线式的旅游线路,创造相对独立完整的街道视线和空间。

二是从功能提升入手,打造德式风格特色街区。将馆陶路改造成步行街,拓宽店铺门前空间,增设花池、座椅、仿古路灯设施;整合街区内各种元素:建筑立面、屋面、商业门头、广告牌、门牌、街灯、休息座椅、地面铺装等,务求协调统一,突出德式风貌;增加旅游观赏性和影视拍摄元素;局部街道结合广场和保护建筑可以完全恢复历史风貌,部分地面铺砌青岛特色的“波螺油子”。

三是从环境改造入手,打造优秀历史文化街区。总体环境改造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历史、立足环境、突出特色,强调各种服务设施、小品设计和空间形式等。同时,强调历史性和文化品位,注重与建筑改造风格的协调,保持城市设计的历史延续。通过主题雕塑、欧式水景、室外铺装、座椅式咖啡座、绿化花钵、铁艺栏杆的精心布置,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现在,青岛德国风情街的整体功能定位在了金融商贸、特色旅游、影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其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金融业的有利契机,按照青岛市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的部署,根据馆陶路历史,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本街设立分支机构,恢复“青岛华尔街”的商气。充分发挥青岛外向型经济集中、外贸物流业发达、馆陶路毗邻北方最大的港口——青岛港等优势,吸引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德国公司入驻,形成金融贸易繁荣、商贸业态繁华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约有80多个影视剧组在青岛拍摄。以现今影视业良好的发展势头,青岛德国风情街借鉴上海新天地、哈尔滨果戈里大街、天津市重点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成功经验,以旧城区改造为契机,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建成沿海德式建筑风格为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并引入德国新时尚,如现代音乐、绘画、街头艺术。以影视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深化发展,不断引领时尚文化发展潮流。

馆陶路紧邻“青岛的维多利亚湾”,并与青岛火车站、青岛栈桥风景区相邻,周边中山路商圈、即墨路商圈人气旺盛。依托前海一线自然风光,挖掘自身历史优秀建筑潜力,可充分发挥旧城区人文资源,围绕影视产业旅游和特色建筑旅游,创造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还围绕影视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凝聚人气,创造以影视和旅游为核心的酒吧、咖啡、餐饮、娱乐和商业服务一体化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