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城市形象塑造问题与对策

天津城市形象塑造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东北调研经验反观天津的城市形象塑造,我们觉得近年来伴随着天津城市文化研究的跟进以及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提升城市功能和创新城市管理的措施,天津城市面貌有很大改观,也获得了一定的公众认同和社会美誉度。天津的一个城市形象定位就是“北方经济中心”,而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主体。

天津城市形象塑造问题与对策

以东北调研经验反观天津城市形象塑造,我们觉得近年来伴随着天津城市文化研究的跟进以及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提升城市功能和创新城市管理的措施,天津城市面貌有很大改观,也获得了一定的公众认同和社会美誉度。但是在城市的文化街区打造、博物馆的建设、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经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照在东北的调研经验,我们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天津的文化街区打造基本采取功能分区模式,有历史文化街区、现代商业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街区等,以海河为轴线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重点突出了天津近代文化,比如五大道的小洋楼、意式风情区、解放路金融街等。可以看出无论是出于对建筑艺术的保护还是对名人精神财富的珍惜,天津对近代文化已经形成了自觉意识和保护意识,有比较系统的调查摸排和差异化的保护措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它们仅限于作为文物保护和修缮,并没有与当代城市生活和市民日常生活有效衔接,只限于一种部分人群的历史记忆和凝固化的景观,这势必会使它成为发展的负累而逐渐被淘汰。

因而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掘利用上可以借鉴沈阳和哈尔滨的做法,采取商业激活模式和融入当代日常生活的方式。在商业经营中渗透历史品位会形成传递历史精神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游客或消费者在一种精心营造的历史记忆和氛围中能够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厚重底蕴,比如哈尔滨的华梅西餐厅露西亚咖啡厅等都以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著名。同时把近代天津丰富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代城市生活也是激活历史文化的有效方式,在不影响街区整体风格协调的情况下,在新建筑中、新建社区中运用它们的某些符号、元素和风格,让历史得以在当下延续,这样历史才会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活态文化,世代传承。

与同样是老工业基地的城市沈阳相比,天津的工业文化资源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天津的工业文化是天津150年来从近代工业到当代工业的历史积淀,是蕴含着物质形态与工业精神、经营哲学和品牌观念的综合性、生产性文化系统。天津工业文化有历史,有文献,有遗产,有实证,并在复杂历史中形成了中西结合、兼收并蓄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天津的一个城市形象定位就是“北方经济中心”,而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突出工业文化就是在打造城市特色形象,从而与北京的文化政治中心、上海的大国际化视野与超强能力,有了差异性。同时,由于工业文化是一种生产性文化,相对“消费文化”“娱乐文化”“消遣文化”等而言,它更强调在工业组织领域呈现出一种生产的高效率和合乎理性的生产秩序、严谨务实、协同互助的价值观念,在物质与精神的互为层次上均表现为一种合乎理性的增值取向。因而城市在塑造这种工业文化形象时,实际是在倡导与生产领域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财富。这方面德国是最为典型的,它们的产品不但能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同时德国哲学家宏伟的哲学巨著也被认为和生产性文化有密切关联。

天津应该形成工业文化意识的自觉并对工业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2008年天津近代工业博物馆落成,处于子牙河、南运河和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也是作为独特地标性建筑打造的工程。比照沈阳的经验,我们觉得仅仅把工业文化浓缩在博物馆还远远不够,一个博物馆对工业文化资源的搜集和挖掘极其有限,另一个它无法真正地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领域从而也无法进入市民的文化心理。因而我们建议首先扩大对工业文化资源的认识范围,除了生产领域的物质成果,参与创造的主体人的故事和传说以及对这一切进行再创造的文学作品都属于工业文化资源,应积极进行搜集和保护。其次,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把这种工业文化同当代市民生活进行连接,如街头雕塑、产业园区生活秩序示范以及市民进工厂企业的参与体验等,让工业文化理念和精髓真正渗透到市民的文化心理,形成一种价值理念和自觉的文化认同。

(二)天津的名人故居众多,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对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开发利用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其一,有些故居仅仅是修缮,并没有发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些尚不对公众开放。最明显的就是赤峰道的张学良故居。沈阳张氏帅府也是张学良曾经的府邸,他们的保护虽然有一定问题,即有些建筑还被占用,但就已经开发开放的部分而言,天津张学良故居远不及沈阳张氏帅府。天津张学良故居虽然修缮了,但始终未对公众开放,中外游人、专家学者走到赤峰道78号时,都会被一道铁门所挡,只能透过铁门远望其轮廓。其二,在用途上,天津众多故居在修缮之后被出租给个人、公司,用于餐饮、办公、商场等等。在官方角度,故居没有被浪费,再利用产生了经济效益。而对于故居利用而言,有点本末倒置。故居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建筑,同时也是会言说的能传承文化的生命体,这是名人故居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与用途。纪念馆、博物馆是名人故居在保护、利用方面最为本色的用途,虽然天津的名人故居一部分已经这样开发利用了,但所占比例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天津应该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

1.已经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应该扩大宣传,提升这些名人故居的知名度。由于有些故居的主人曾经是蜚声中外的人物,所以最好能举办国际型的会议、活动,让媒体参与报道。如此,既能提高天津在国内的文化形象,也能提高国际知名度。例如长春的伪满皇宫与天津静园,主人都是溥仪。除了建筑本身规模的差距外(静园规模远不及伪满皇宫),在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上,静园开发还有空间。另外,静园已经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就应利用此优势多举办活动,尤其是全国范围的活动,扩大其在国人中的影响;再者,可以利用静园的优势,举办国际型的学术活动,这一点也远不及长春伪满皇宫方面做得好。

2.对于遗留下来的故居,重点打造其中的一些,或者是某个街区。诸如对五大道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这一点,天津的先天优势强于东三省省会城市。打造整个街区的名人故居,举办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借此既能提高天津之于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又能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又如,天津遗留故居遗址中,水西庄是雅文化的巅峰之作,也是清朝享誉全国的园林。可以重点打造水西庄遗址,当然目前红桥区政府已经着手于水西庄的重建,再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多举办水西庄的相关文化活动、民俗活动等等,借以打造码头文化中的雅文化,提升天津形象以及市民的认同感。

3.对有些身份还未明确的建筑应加强学术研究,并鼓励学院派与民间学术团体以及官方领导机构的通力合作,明确曾经的主人,以便更好地加以保护、开发、利用。对于那些无形的故居(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消逝的故居)同样可以利用,诸如,对于已经拆毁的故居,其旧址已经被高楼取代,但也有可以做个说明,也不失为提升天津文化影响力的亡羊补牢之举。

(三)博物馆方面我们觉得天津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www.daowen.com)

1.巩固和完善本市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即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加强与国家博物馆、周边省市博物馆的交流,定期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扩大影响,并可组织馆员与展品走出本馆,深入学校、工厂、农村等地进行普及教育。

2.加强专门性博物馆的建设。这方面也是天津自身的优势,已经因地制宜有了相声博物馆、潜伏谍报博物馆、天津港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戏剧博物馆、近代天津与世界博物馆、规划展览馆、艺术博物馆、杨柳青博物馆等,突显了天津在民俗、艺术、戏剧、港口贸易、谍战等方面的城市文化特色。同时,天津的城市文化还有许多特色之处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形式给予归纳总结,如可以建立海河博物馆或河流博物馆,对流经天津的水系相关地理、历史、社会等内容予以介绍;增加谍报类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主题博物馆(因一些原因现有的潜伏谍报博物馆一度或仍在关闭状态),集中展出相关文物,对天津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向民众进行讲解;建立北洋博物馆,结合历史学界相关研究强调北洋时期天津的重要地位;建立宗教博物馆,对历史或现实存在过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天津历史上发生过的教案、现存的教堂及清真寺的基本内容进行科普,并对已发现的邪教和邪教的一般特征及危害进行专门强调,以引起民众的重视。

3.重视纪念性博物馆的开展。已有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义和团纪念馆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可以沿着已有经验壮大这类博物馆数量种类,尤其应该加大对文学类纪念馆的重视。可以建立梁斌纪念馆、孙犁纪念馆、穆旦纪念馆、刘云若纪念馆、浩然故居纪念馆,形成城市文化、博物馆、文学创作和市民认同四者间的有效互动。

4.对已有博物馆进行文学性内容的补充,如在工业类博物馆中加入蒋子龙及其创作成就的介绍,民俗博物馆中加入冯骥才、林希等人及各自创作实绩的介绍,将文学和城市、历史在博物馆的空间内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

(四)天津有丰富的城市文学资源,但是在城市形象塑造与品质提升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借鉴东北三省的经验,天津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

天津作家应具备深入的城市形象观念。城市形象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城市地理和市民生活表象,而是在这一切之上体现为一个城市人的本质力量,是这个城市的人们处理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变迁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心理和精神信仰。作家应具备这种城市形象的文化自觉并且对鱼龙混杂的城市文化保持警醒和批判意识,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以感性艺术形象刻画城市风骨和独特魅力,唤起民众对城市的文化记忆、自豪感和归属感

从制度和环境角度看,天津市作协、文学院等部门应继续推动和完善“作家签约制”,从创作题材、主题、风格等方面引导城市文学创作,倡导多角度全方位开掘与表现天津城市文化精髓,鼓励作家介入生活、思考社会,敏锐捕捉当代都市生活思想新动向,以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传播天津文化和提升市民精神境界。

建立优秀城市文学作品创作与传播的奖励机制,加大对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的扶持力度。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的政府手段和财政投入,还要积极调动市场要素和社会民间团体的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以优秀城市文化展现为中心的作家创作、学者研究、市场推广和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机制。

天津的文化名人、知名作家长久以来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城市构成一种符号隐喻关系,比如李叔同、梁启超、曹禺、冯骥才、蒋子龙、林希、赵玫等。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贡献赋予这座城市一种品位和魅力,给天津打上了个性化文化印痕,他们是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应加大对这些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名人纪念馆的建设和宣传,并通过图书的出版发行、相关影视剧的展播、诞辰纪念日等多种方式宣传城市名人和他们的文化精神,这同时也是对天津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文化提升。

加大本土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探索好作品传播的现代新途径。可以利用各种资助形式推动好作品进入市场,工厂,社区,校园的图书室、阅览室,借鉴哈尔滨的广场文艺活动经验,开展有关本土文学的知识竞赛、朗诵等多种传播形式,让社会各个阶层充分享受本土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增强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