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保护名人故居,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认同感

如何保护名人故居,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认同感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留存下来的名人故居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认同感?但萧红故居的西院一直没能收回和修复。此间,呼兰县(区)政府曾先后11次将萧红故居全面修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直到2007年才筹得资金动迁施工。萧红故居得到很好的保护,体现出的是哈尔滨人对萧红的认可与自豪。

如何保护名人故居,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认同感

中国城市化在21世纪呈现出全新的局面,其进程伴随着摧枯拉朽般的一往无前。这种摧枯拉朽势必会对城市的一种存在——名人故居产生影响,甚至决定着名人故居的命运。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留存下来的名人故居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认同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研走访了沈阳张氏帅府、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哈尔滨的萧红故居。

1.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是近现代史上蜚声中外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故居,是一个建筑群。与沈阳故宫相比,它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对公众开放的只是张氏帅府博物馆、边业银行、赵一荻故居。张作霖办公室、张学良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老虎厅、小青楼、赵一荻故居等都进行复原陈列展览。边业银行是张氏父子私家银行,在其基础上建立沈阳金融博物馆,主题陈列“走近金融世界”展现诠释金融历史的发展足迹和金融文化的博大精深,荣获“2007—2008年度中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据了解,张氏帅府建筑群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目前的张氏帅府博物馆、边业银行、张氏帅府办事处以及博物馆西侧的六幢红楼。目前,对参观者开放的博物馆、边业银行,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仅相当于张氏帅府建筑群总面积的一半。长期以来,张氏帅府办事处、红楼的使用权,一直归属其他单位。这些单位在文物楼内工作,因此无法收归博物馆,进行统一管护。而使用单位不具备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也无法对文物进行妥善保护。这是张氏帅府在保护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2.伪满皇宫博物院

“二战”时期,长春是伪满洲国的首都,遗留的“二战”时期的遗迹较多,诸如净月潭为日本人所修建的战略水库,人民大街等街道也为日本人所规划,而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是伪满皇宫——伪满皇帝溥仪的居所。在这里,溥仪完成了一个日本傀儡的角色。伪满皇宫旧址在确定被保护之前,先后被多家单位和居民占用,不可移动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1981年,吉林省确立伪满皇宫旧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伪满皇宫旧址划归长春市属地管理。长春市政府成立长春市伪满皇宫恢复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举全市之力,三年恢复伪满皇宫旧址原貌”的工作目标,并成立了伪满皇宫管理局。经过将近十年的保护恢复建设,伪满皇宫旧址现已形成了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为依托的东部警示教育区,以跑马场和民族文化展示场馆等为主要载体的西部休闲文化展示区,以同德殿、勤民楼等主要建筑为核心的中部“宫廷”旅游观光区和以古玩艺术品交流中心、皇宫御膳为依托的南部商贸服务区等4个功能服务区,使伪满皇宫旧址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日臻完善。(www.daowen.com)

在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长春溥仪研究会。该研究会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扩大提升了长春的文化影响力:2006年、2008年和2010年长春溥仪研究会先后在长春、天津和辽宁新宾成功举办了三届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长春溥仪研究会筹措到专项活动经费,发展国内外正式会员100余人,会员单位4个,并编辑出版了《漂泊沉浮多少事——解读溥仪》(中国文史出版社)、《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和《末代皇帝溥仪在苏联》(天津人民出版社)等一批学术专著,突破了论文集的传统规制,以巧妙构思、创新模式,为国内外学者搭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平台,这既是溥仪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长春溥仪研究会的职责所在。2011年长春溥仪研究会又创办了会刊《溥仪研究》,其宗旨是为国内外学者搭建研究溥仪全部生平活动的交流平台,在讨论学术、切磋观点、增进友谊、拓展成果的同时,又扩大了长春溥仪研究会的对外影响。经过多年的保护与修缮以及经过各种渠道的宣传,伪满皇宫博物院已经成为长春著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3.萧红故居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著名的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原来是张家大院,始建于1908年,对其保护有一个过程:1954年张家搬迁沈阳以后,张家大院及房产被收归公有,后被分给很多居民居住。1985年,当时的呼兰县政府收回萧红故居东院5间正房,并进行修缮,后来正房后院的后花园里的住户也被迁走。1986年6月1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但萧红故居的西院一直没能收回和修复。此间,呼兰县(区)政府曾先后11次将萧红故居全面修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直到2007年才筹得资金动迁施工。改造后的萧红故居面目一新: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红自己家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5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西院是租给房户使用的。东院5间正房的东西大山上,镶嵌着四块4米长的薄风板,在风板上有浮雕的云子卷花卉和盘肠图案。在建筑外观的柁关上刻有四个用楷书写成的规规矩矩的大字“吉祥如意”。院内有一座2米高汉白玉的萧红塑像,后花园西侧有碾坊一座。

萧红故居得到很好的保护,体现出的是哈尔滨人对萧红的认可与自豪。为了更好地宣传萧红,2009年7月21日黑龙江省政府推动成立了“萧红研究会”与“萧红文学院”,并在哈尔滨揭牌。萧红研究会整合了黑龙江省萧红研究资源,包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科院、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研究会、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故居纪念馆、黑龙江省文学院、《北方文学》杂志社7个团体会员单位和部分个体会员。萧红研究会成立后从事一系列有关萧红的文化活动:出版新版《萧红全集》;举办萧红诞辰100周年“萧红国际高峰论坛”,为拍摄萧红影视作品提供学术支撑;校对整理各版本《呼兰河传》并出版最优的《呼兰河传》等等。萧红文学院主要是为黑龙江培养创作人才,举办作家研修班,使本土作家能重温萧红的文学精神,体会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创作态度,树立敢于突破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创新精神。萧红研究会与萧红文学院的建立,是黑龙江打造“萧红”系列文化品牌的部分内容,提升了哈尔滨的城市软实力与城市形象。哈尔滨虽是个多元文化碰撞的城市,但哈尔滨人对萧红的认同是空前的,他们认为“哈尔滨是萧红的城市”。这是一个作家带给城市的自豪与骄傲,也是多方努力宣传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