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认同对家国认同的影响—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天津认同对家国认同的影响—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刘云若对出生地天津的认同尤其强烈,这种认同反映在作品里,使其创作多以天津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特色。其天津认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云若出生并成长于天津。基于强烈的天津认同,刘云若重点书写天津的城市空间、市井民众以及充盈其间的风气、习俗。刘云若眼中,天津是个被动接受世界文明的城市。此外,展示丰富多彩的天津市井民风,也是刘云若一个重要的书写方向。

天津认同对家国认同的影响—都市文明研究报告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刘云若对出生地天津的认同尤其强烈,这种认同反映在作品里,使其创作多以天津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特色。其天津认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云若出生并成长于天津。据张元卿等学者考证,刘云若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天津,14岁时曾随父客居保定,四年后返回,之后一生几乎再没离开过。书写熟悉的出生地,是大多数作家的天然选择,刘云若自不例外。二是刘云若有强烈的原乡情结。在他生活的时代,天津基本上是与京沪鼎足的现代大都市,但是刘云若对天津的定位是“小扬州”。他更向往古代的传统的乡土天津,曾借《小扬州志》叙述人之口描绘古代天津:“当时城外是绿野晴川,城内是笙朝笛夜……加以北方民风淳朴,自然于水木名瑟之中,更有熙来攘往之气,教人回想起来,真恨未能早生一百年。”三是受当时报刊载体的限制。刘云若主要在《天风报》《北洋画报》《商报》等天津报刊上连载文章,其接受群体多为当地人,所以他会更多地去书写天津。基于强烈的天津认同,刘云若重点书写天津的城市空间、市井民众以及充盈其间的风气、习俗。

刘云若眼中,天津是个被动接受世界文明的城市。他既从切身的生活角度出发,去大量描写小巷胡同贫民窟码头、坟场、府宅、戏院、妓院等传统空间,又将处于变化中的城市新事物,如电车道、租界马路、医院、百货公司、西餐馆、咖啡馆、俱乐部舞场、公馆、球场、健身房、车站、公园、现代空间影院等纳入视野。此外,一些中西混合、新旧并杂的城市场所,也颇得刘云若关注,南市“三不管”、烟馆、赌局等可为代表,而其中对贫民窟与妓院的书写相对集中。贫民窟的常态住户是底层的土娼和其他从业市民。刘云若小说的多位主人公都曾游历、沦落到贫民窟,甚至生长居住在贫民窟。《小扬州志》中家道中落的旧家子弟秦虎士便两度沦落到王家台贫民窟,《粉墨筝琶》里的程翥青也从英租界的洋楼搬入了巴巴胡同的贫民窟,《旧巷斜阳》里的女招待韩雪蓉出身于大酒缸胡同的贫民窟,《酒眼灯唇录》伶人陈碧莹和学生胡靖南落难时落脚白骨塔胡同与草厂街胡同的贫民窟等等。可能是因为刘云若年轻时候多在烟花场所流连,所以他对天津的妓院了如指掌。他的作品再现了昔日畸形繁荣的花界景象。《小扬州志》曾记录花界封台大典。当日,各个妓女都要请来自己的客人,免费献唱,若得资费,则分文不要,都施捐给园子里上下执事的人等,以作过年费用。这种热闹异常的描写,无疑会使读者对当年所谓的封台大典会有相当清楚的了解。

刘云若笔下的人物,包括寓公、市井帮闲、无赖、混混、女混混、悍妇、底层市民、职员、报人、各色艺人、妓鸨、姨太太、舞女、女招、豪士、侠女、名士、学生、教员、旧家子弟、闺秀、商人、买办、军阀、官员、洋人等,无不当行逼真,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个人与群体人物画卷。其中平常民众是其最大的一个关注点。《小扬州志》中的尤大娘、雪蓉、青青,《粉墨筝琶》中的马五、林大巧儿,《海誓山盟》中的邵老台、容佩馨,《旧巷斜阳》中的璞玉、雪蓉,《春风回梦记》中的如莲等,均为普通民众。他们性格各异,命运遭遇也不尽相同,而作者着力挖掘和表现他们身上所集中体现出来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哏儿、热情与豪爽等优点。(www.daowen.com)

此外,展示丰富多彩的天津市井民风,也是刘云若一个重要的书写方向。他长期生活在天津,对老城区与南市一带十分熟悉,他的作品宛如一幅当年旧天津的风俗画,今人可以从中看到已经逝去的旧天津形象的历史图景。正是因为着力反映了天津的民风民俗等,具有很高的社会学、民俗学价值,所以现代不少学者都将他的小说作为研究当时天津社会的重要史学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