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都市文明中女性自我展示与积极进取的成果

都市文明中女性自我展示与积极进取的成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珊菲女士与曹涵美女士从女性视角审视女性的美,向公众大方展示出女性的身体线条美。她们的作品,不仅展示出时代女性对时尚的认可与追求,也引导了社会大众女性对时尚美的追求,这是女性自我肯定、展示自我的一个方面,也是女性审美意识觉醒的体现。女记者也是现代职业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自身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展示女性独立的魅力。如此,蒋逸霄以实际的调查,以自身的经历展示出女性主动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争取独立的重要。

都市文明中女性自我展示与积极进取的成果

中国妇女的解放,最初与保种强国的国家民族建构联系在一起,是在男权话语体系占主导下进行的。但女性并不是失声的,在20世纪开始便有了自己的女权主张,如1903年陈撷芬发表《独立篇》云:“即有以兴女学、复女权为志者,亦必以提倡望之于男子。无论彼之男子之无暇专此也,就其暇焉,恐仍为便于男子之女学而已,仍为便于男子之女权而异,未必其为女子设身也。……呜呼,吾再思之,吾三思之,殆非独立不可!”[14]陈撷芬在批判男性的基础上,要求以男女权利平等为目标的女权。继陈撷芬之后,秋瑾要求女性自己打破压迫的现状,发表《敬告姊妹们》一文,提倡女性自立,并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警醒千万女性。辛亥革命爆发后,女子革命军、红十字会医疗班投身到革命浪潮中,于是在辛亥革命结束后,要求女子参政权便成为女权运动的目标,代表人物是林宗素。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也影响到了天津,于《北洋画报》而言,就是女画家、女记者、女律师等现代职业女性的自我展示。

女画家是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之一,她们是一群女性审美意识觉醒的女性。她们打破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标准,通过绘画作品展示新时代女性的美,把女性美推向公众视野,引导广大女性解放思想,追求时尚美。例如上海名画家李珊菲女士系列时装画:《新式旗袍》《礼服大衣》《长马甲》《春天的旗袍》等。这些画作中的服装都具有修身的效果,如下图中所展示的长马甲,突出了女性身体的线条美。

李珊菲女士时装画《长马甲》

又如曹涵美的作品《美的装束》,以14幅插图配文字,书写女性之美。这14幅图画是中国传统女性内在韵味与时髦服饰之间的完美融合。如第一幅图画为《风前玉立自亭亭》,画中女子脚穿系带高跟鞋,竖领、紧身的齐膝连衣裙,配以轻纱丝巾,娉娉婷婷立于风前,时尚的装束下透出一种含蓄的韵味。第三幅图画是《一朵海棠眠未足》,画中女子装束为高跟鞋配齐膝紧身时装裙,也突出身体线条的美感,整体造型既新潮又不狂放。

李珊菲女士与曹涵美女士从女性视角审视女性的美,向公众大方展示出女性的身体线条美。她们的作品,不仅展示出时代女性对时尚的认可与追求,也引导了社会大众女性对时尚美的追求,这是女性自我肯定、展示自我的一个方面,也是女性审美意识觉醒的体现。

女记者也是现代职业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自身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展示女性独立的魅力。《北洋画报》1930年5月8日第2版刊登了一幅题为“蒋逸霄女士近影”的照片。片中女子身穿长袖旗袍,脚穿平底方口布鞋,整齐的刘海,眼神中透出一种知性的感觉,这就是闻名天津报界的女记者蒋逸霄女士。(www.daowen.com)

一九三〇年《北洋画报》所刊『蒋逸霄女士近影』

蒋逸霄女士是当时天津《大公报》的记者,自小不习女红,一味求学,先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南开大学,最后成为老师并兼任记者。她的社会调研能力极强,其《天津女工生活状况和天津女子职业调查》以女性的视角开展对天津女性群体的调研。在调查中,蒋逸霄发现,有知识的女性就业领域广泛,在当时有诸如教育局职员、社会局职员、土地办职员、银行职员、打字员、售货员、图画教师、产科医生、法院职员、救济院院长、女画家等职位。而大多数未受到教育的女性中,佣妇、奶娘、洗衣工、鼓妓、理发学徒、女工等下层女性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如此,蒋逸霄以实际的调查,以自身的经历展示出女性主动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争取独立的重要。

郑毓秀,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女法官,其人生经历亦可激励无数女子。1926年10月20日《北洋画报》刊登了郑毓秀女士的照片,照片中女子一头短发,略微发福的脸庞,所配文字云:“过津之中国第一女律师郑毓秀女士,本报特摄。”照片上方刊发《女律师郑毓秀博士过津访谈记》:“中国第一女律师郑毓秀女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法科,更考得博士,实留学界从来未有之盛。归国后充上海租界公廨大律师,为律师界放异彩,为同胞争光荣,如女士者,诚得称为有功于国家者矣。……女士谓上海法界公廨,其所以异于公共租界者,系得在安南西贡再诉,此其制度,不啻视法租界为其殖民地,而八十余年以来,素无中国律师加入,女士不以为然,面法领事陈说理由,雄辩滔滔,领事亦为之屈服,不待考虑,遽允所请。”如此一位敢于闯荡律师界的女强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位富有能力、自信、刚强的女子成了当时女律师群体形象的代表。郑毓秀不仅活跃于律师界,还参与到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吾国妇女在欧西取得博士学位,及归充法官者,当以郑毓秀女士为第一人。女士于廿余年前,即提倡女子解放。民初以谋炸袁氏未遂,逃居法京,努力学业。……今春女士荣膺国府之命,赴欧联络国际感情,洵为吾国女界空前之盛事。……女士答小日报记者‘女权在中国进步何若?’之问,曰:‘确有进步,如我之女子尚多,我非例外,我不过第一成功者而已,国民政府任用女子为员司,所在皆有。’记者又问女士此行之使命,答云:‘余此来乃计划联络两国邦交,法使马忒鲁氏前此过宁,政府正式款待,参与盛举者,多为昔日留学生而现任官吏辈,此举足为吾国对法表示好感之先声,余之此来,亦即欲扩大此种友谊耳’云。”[15]据此可知,郑毓秀已经活跃于政界,在国家外交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清末民初的女权运动,最高的诉求是参政权,是女性同男性一样可以具有治理国家的权利。郑毓秀的个人履历所展示出来的,正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当时的知识女性极具示范作用。

除了女画家、女记者、女律师等现代职业女性的现身说法,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展示了中国女性对受教育权利、参政权利的诉求,如沐女《南昌行》:“新生活倡自南昌,礼义廉耻四维张。百花洲畔荷风凉,新建泳池水泱泱。南国女儿姓字香,身怀绝技为国光。以礼征聘来此方,义不容辞趣束装。程仪虽薄路阻长,取不伤廉一千洋。美人合共龙凤翔,耻作平妻守空房。使者郊迎揖道旁,万众欢呼声若狂。耕者亦把其犁忘,从知兴国有祯祥。”[16]这首诗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对新生活的追求,对一夫一妻婚姻的追求以及对参与国家政治的要求。新生活运动蒋介石政府提倡的,但女性借此运动主动争取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参政的权利,说明在当时的女权运动中,“作为这个民族整体中的女人,她的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与这样的民族国家有契合之处。换一种说法,也可以看做是妇女在‘民族’旗帜下与国家结盟。”[17]

总而言之,女画家、女记者、女律师等现代职业女性,或通过文艺作品展示,或通过一己之现身说法,向社会呈现出一群有学养,有较强社交能力,且高度自信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们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彼时社会中的女性审美、女性职业以及女权运动,以个体的现身说法来展示女子在享受教育、参政等权利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经济、思想、人格独立的魅力。这样一种女性视角的自我展示,建构出民国天津都市文化中先进的一面、积极进取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