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在BUPT大学开设了《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从课程设计上回应当下社会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带领学生梳理人工智能在家居、出行、工作、学习、休闲、消费、媒体、医疗等八大社会领域中落地应用的表现,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AI的技术、产品、服务和机构等不同形态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态对技术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身体、社会互动、社会阶层)、不同领域(经济、政治治理、文化)、不同视角(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不同主题(劳动、休闲、传媒、教育、文化、发展、风险、越轨等),不同场景(家居、出行、工作、学习、休闲、消费、医疗、传播等),静态和动态(可持续发展),常态和非常态(越轨),现状与未来(风险)等多维视角,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社会学思维,从社会学角度去思考人工智能技术。
该门课程属于人工智能社会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范畴,这一领域中,AI技术不断彰显其对社会的影响,引发了一些议题如“人工智能与失业”“人工智能与隐私安全”“人工智能与社会平等”“人工智能与社会偏见和歧视”等。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不惜炒作这些议题,抛出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扰乱了普通公众对AI技术的理性认知,因此,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这门课程中具有许多天然的德育内容资源(见表1)。
表1 《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专业课中的德育内容资源(www.daowen.com)
如何“教授”这些德育内容资源,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低年级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清晰的课程教学加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会帮助低年级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形成正确、冷静、辩证的课程知识观、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引发的社会纷争现象,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作为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些都是研究者尝试在本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德育的主要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