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社会学》:大学专业课程德育的实践

《人工智能社会学》:大学专业课程德育的实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如何在大学专业课程实施中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是本教学研究的旨归。为此,本文也将结合自身教授《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课程教学本身,围绕“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高校课程德育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人工智能社会学》:大学专业课程德育的实践

摘 要:课程德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课程教学为例,梳理、探讨了研究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课程德育的实践经验,就课程德育的内容而言,表现为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技术在人与自我、社会环境关系中的作用,在道德学习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课程德育的方法而言,表现在从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德育渗透,表现在从自省与外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或论文的批改、评估,实现对上一轮课程德育效果的检测,同时也可以此作为下一轮课程德育实施的起点,进而改进下一学期课程德育实践,从而有助于形成一个课程德育的闭环

关键词:大学专业课 课程德育 人工智能社会学(www.daowen.com)

大学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多被归为通识课或者专业课的课程类属,这使得许多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越发依附“专门”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这种现状降低了大学课程综合育人、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功能,减损了通过大学课程培养积极、主动、完整的人的效力。赫尔巴特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2]如何在大学专业课程实施中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是本教学研究的旨归。课程德育属于学科德育的研究范畴。当前的学科德育研究已摆脱了“附加式”德育渗透的做法,主张回到学科属性来挖掘学科育人的潜能,因此注重思考和把握学科知识、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也将结合自身教授《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课程教学本身,围绕“教什么”(学科知识)和“怎样教”(学科教学)两个关键问题,进行高校课程德育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