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冲击将会给社会带来剧烈的变革。目前AI水平还在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在多个领域作为人工的替代或辅助的角色而存在了,并且对劳动关系也产生了影响。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智能社会渐趋萌生,一是工作需要有劳动力去做,因为现在社会生育率下降,社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人工智能能够作为新的劳动力的补充来源;二是人工智能又替代了一些就业岗位,使得一些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三是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通常在员工管理上运用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又被称为劳动力强化工具。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人工智能对工作影响的表现。
(1)作为劳动力的人工智能
目前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口总量增速面临下行压力,或将处于持续的低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甚至可能低于当前0.57%的水平。在“二胎”政策推动下,生育率也仅是出现了短暂的回升。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尽管劳动力总量还在增长,但劳动力占比趋于下降,年轻劳动力紧缺可能加剧。[167]因此,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老龄化加速发展也导致了劳动力供求关系更趋紧张。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人口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人工供给的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一代劳动力人口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例如,以代工Iphone生产而享誉业界的富士康公司近年来却频频遇到招工难的问题,除因为员工嫌基本工资低,每天十一二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单一,导致员工满足感低外,新一代劳动人吃苦精神弱化,不再愿意承担这种工作单一、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一篇报道指出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年轻人逐渐厌恶枯燥的生产线工作等因素正在改变这一状况,促使许多公司在生产自动化方面投入巨资”。[168]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启动了机器人生产线,将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力的一个替代品,据报道,2011年,富士康CEO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计划投入100万台机器人到生产线上,此前富士康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开始在山西晋城批量制造,正式成为富士康的一员。
(2)作为替代劳动力的人工智能
如上所述,一方面,一些企业因为招工难,不得不被动地将人工智能作为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在主动地有步骤地将人工智能作为劳动力的替代。(www.daowen.com)
作为替代劳动力的人工智能显然在提升生产效率,从事危难险重工作上具有人类劳动力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往的一切生产工具都只是人的四肢的延长,它们只是替代和延伸了人的体力;机器人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长,而且是人的大脑的延长,它不仅替代了人的体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人的智力。这是以往的一切生产工具所没有的。因此,机器人在物质资料生产的领域内能够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代替人进行直接生产过程的操作。这样,机器人的出现就把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从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中完全地解放出来了——人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获得了自由。如此,“劳动表现为不再象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169]例如,据报道,大批机器人成武钢“新员工”。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可提升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类似于这样的机器人,在武钢有限的“智慧安全生产清单”中,已入役30台,下一年度还将有107台机器人上岗。它们代替人类坚守高危岗位、从事高危工作。在智慧安全生产方面,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为手段,以提升安全本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目标,逐步减少、改善风险大、环境脏、重复劳动岗位、工序,成为武钢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冷轧厂捞锌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曾劲松高兴地说:“今年7月,这台‘勇敢又聪明’的锌锅自动捞渣机器人上岗后,原本辛苦且充满风险的捞锌渣作业,变得轻松安全了,我们一下子从‘蓝领’变成了‘白领’。”[170]
据报道,英国广播公司依据被机器代替的可能性对职业进行了排序,被取代可能性最高的职业分别是电话销售员、财务客户经理、检测员、保险员等;被取代可能性最低的职业是中等教育教学人员、心理师、治疗专业人员、酒店和住宿经理等。[171]据《2017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在AI相关话题领域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生计问题,包括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等。这都显示出作为替代劳动力的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影响。
(3)作为劳动力强化工具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劳动力从事工作,还能够替代人类从事某些工作,此外,人工智能在一些企业也被用来作为劳动力强化的工具。正如我们前面章节提到的亚马逊手环的案例,人工智能被用作劳动力强化工具,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