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我们借着机器人Moley的例子探讨了智能产品或服务在社会现实境况下落地应用的问题。那么,顺着这个话题,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便是,AI的出现及其收益是否能够普惠社会各个阶层?对此,我们可以从能否、如何这两个不同层面去思考。
(1)就AI的出现能否普惠社会各阶层而言,目前来看,最先收获AI这一新技术福利的并不是处在社会中下层的人们,而是那些占据雄厚资本的公司或机构。就此,李开复在接受访谈时便表示,“最大的受益者是BAT,AI的出现,会很快将大量财富堆积到那些使用AI赚钱的企业,而失去工作的人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会乘以某个系数重新输送到AI公司,最终获利的还是AI企业。”[82]即便上升到国家层面,这种获益也仍然是不平衡的。“经济龙头美国将会成为AI最大的受益者。预计到2035年,其年增长率会从2.6%增至4.6%,这意味着每年8.3万亿美元的增产。”[83]
但是,乐观地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下降,这能够使更多的人受益。即便如上所述,发达经济体或者是科技巨头能够从AI技术的发展获得最大利益,但是随着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下降,普通人也能够逐步享受到技术的红利,“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之前需要人力的工作,因此它们可以导致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下降,实实在在地让每个人都更富有”。[84]
(2)就AI如何更好地普惠社会各个阶层而言,首先在意识上要认识到AI技术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这一点很重要。技术研发者往往更多地从技术本身出发来看待问题,而相对缺少技术的社会视角,因此,强调在意识上要认识到AI技术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便显得尤为必要。对此,MIT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曾经甚至认为AI这个词是无益的。伊藤说:“与其将人工智能看作对人类的分离或对抗,不如认为机器对增强我们的集体智慧和社会更有帮助。”因此,他提出了(Extended Intelligence,EI)。这个短语(指EI)应该让人们更容易将AI看作造福许多人的工具,而不是对少数人的强化或保护。为此,MIT媒体实验室和IEEE标准协会正携手组建一个名为全球扩展智能理事会的新组织。这个组织的目标是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人工智能项目中,以改善每个人的命运。它感兴趣的领域包括在人脸识别等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身份;并找到自动化如何为工人带来福祉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公司的利润和GDP。[85]当然,这并不是第一个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后果的项目。(www.daowen.com)
再如,AI科学家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宣布启动以人为本人工智能项目,创建了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据介绍,“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其源自于三个简单而又有力的想法:第一,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需要,其必须包含人类智慧中的多样性、细微差别及深度。第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与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长期研究相结合,并据此加以指导。第三,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增强我们的人性,而不是削弱或取代它。[86]显然,就AI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普惠而言,首先得在意识上认识到AI技术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要关注AI技术应该成为造福大多数人的工具。正视这一现象而不是回避它,这是第一步。
AI如何促进社会的普惠和平等?除上述在意识上要认识到AI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外,还要在行动上践行普惠式的、包容性的创新。显然,通过多元创新降低社会排斥是实现包容性的关键。包容性的提升能够降低社会排斥,而社会排斥的削弱过程同样是追求包容性的过程。[87]“包容性创新”指的是,“知识的生产、获取、吸收和传播活动都应聚焦于满足那些低收入人群或者生活在金字塔底端的人群。包容性创新强调应该以较低的价格给那些需求通常不能得到满足的人群提供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包容性创新强调在充分研究低收入人群对创新产品和服务可获得和可负担的基础上,发掘有限资源潜力,开发出能够让低收入人群参与和分享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帮助降低社会排斥和实现公平效率。[87]
例如,在讨论Facebook的未来时,扎克伯格强调的一个关键点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上互联网。他说,“我们真正的使命不是要连接七分之一的世界,而是要连接整个世界。”Facebook在“连接全世界”方面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研发能够从空中投放互联网的无人机项目Aquila。这一项目计划向偏远地区推送互联网,让全世界再增加至少10亿网民。这个计划听起来似乎太野心勃勃,但扎克伯格表示:“我们如果想要帮助16亿上不了网的人能上互联网,继续采用电信公司现行的昂贵解决方案是肯定行不通的。”Facebook正在研发的无人机造价将很低,每次却可以飞行90天。扎克伯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互联互通、让设施不齐全的社区中的成员也受教育,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来拯救生命,同时还可以帮助Facebook赚钱。[88]正如扎克伯格所说所做的那样,马斯克正在开展“星链计划”,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无人机或者卫星来给全球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由此促进包容性的增长,因此,我们在强调基于信息传播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创业时,应该有包容性创新的意识,以此降低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