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互动的类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分类,既可以从行动主体,也可以从互动的性质来分类。
1.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
(1)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一般的现象。人际互动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互动发生于个人之间,互动双方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某种集体的代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互动是直接的、面对面进行的,也就是说在互动中双方是“共同在场”的,虽然有时这种互动也使用某种媒介。[1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对于传统的人际互动带来了一些新的特征,传播学中在人际传播领域有个“社会渗透理论”,指的是个体之间从表面化的沟通到亲密的沟通而经历的关系发展过程。显然,伴随着关系的渗透和发展,是互动双方自我披露地次第展开,伴随着双方信息和情感的交换,而这往往是面对面地交流与互动。新兴媒体(包括朋友圈、微博、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以后,对这种传统的社会渗透过程带来了某种潜在的可能的影响,至少从技术层面是如此。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基于新媒体技术渠道的自我展示与暴露是有选择性的,相对而言并不全面,会影响互动双方对对方的判断。例如,虽然整容后往往变得很美丽,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在朋友圈里去分享整容过程中的痛苦。即人们通过新媒体技术渠道所展示的是有选择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这种信息交换是不全面的。这是从信息交换的全面/非全面视角而言。
第二,基于新媒体技术手段的自我展示和暴露有很大可能是虚假的,即展示和暴露的是虚假的信息,这也是信息交换的数字化、虚拟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人们在朋友圈或其他平台中展示的照片往往都是经过“修饰”的,虽然看起来漂亮完美,但毕竟与真实形象是有一定差异的。“乔碧萝”的事件轰动一时,正是由于这种“照骗”的存在,在社会渗透中的信息交换中,交换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而在线上虚拟环境下,又无法去更好地判断真假。相对于此,线下面对面交谈,则能够有肢体语言等副语言的信息提示,以帮助判断信息真假。例如,我们根据交谈中对方眼神等的变化,能够综合判断出对方所传递的是否是真实的信息。
(上述影响涉及信息交换层面。)
第三,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情感交换存在不少虚假的问题。传播学者詹姆斯·卡茨和马克·阿克库斯曾经指出,技术的普及会改变人和数字技术的关系及其增加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机构之间关系的影响,探讨了技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例如,社交媒体中“点赞”按钮的设计,其应用后便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影响。据报道,Instagram早在2019年4月份就开始测试隐藏加拿大用户的帖子点赞总数,然后在7月份将其扩展到澳大利亚、巴西、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和新西兰。“点燃”按钮取消前后的变化如图3-1所示。根据Mosseri的研究,隐藏点赞总数可能会减少社会比较及其相关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显著的。研究显示,点赞数特别强调了年轻人的一种攀比和绝望态度,用户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别人Instagram主页上的精彩内容不匹配。[46]显然,“点赞”按钮这一技术功能在应用中给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影响。显示点赞数给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带来了社会比较,影响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点赞”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情感交换方式。在这种情感交换则很可能存在虚假现象。例如,礼貌式的点赞和虚假奉承式点赞等点赞形式的存在。而这种虚假点赞则提供了一种虚假的情感交换,则会对互动双方的关系带来影响。
图3-1 “点赞”按钮取消前后的变化
第四,基于新媒体技术渠道,虽然在线下见面之前,人们就可以通过自我线上展示和暴露而有了一定的相互了解,但是,就关系的性质而言,这种仍然是比较浅层的,对关系的亲密度或深度并没有多大提升,只是一些“熟悉的陌生人”。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渠道的情感交换仍需线下交往,才能形成关系交往的闭环,如图3-2所示。这种情感交往的数字化、线上化,仍需要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过程,才能形成一个高质量关系的闭环。
(2)人机互动
例如,聊天机器人的出现。据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Facebook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在了聊天机器人的开发中。目前而言,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技巧并不很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Facebook的工程师自己构建了数据集来训练AI。这些数据集来自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线上市场,包含了超过16万条对话。他们正在努力地改进聊天机器人的对话及交谈能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人机互动的效果应会更大提升。[47]因此,在人工智能化时代,作为社会互动主体之一的不再仅仅只是人类智能体,人工智能体也能作为互动主体的类型之一参与社会互动之中。(www.daowen.com)
图3-2 关系的闭环示意图
(3)群体互动
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互动虽然由群体成员来实现,但是这些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以群体代表的身份出现。
2.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
在智能机器人加入社会互动的情形下,会出现合作、竞争、冲突等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
(1)合作
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便是合作。合作性质的社会互动是大量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AI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落地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走进人们的日常和工作生活场景,与人构建起合作性质的社会互动。例如,一款名叫Buddy的家庭机器人,它不只是一个可爱的玩具,它集结了各种联网的家用产品,通过其移动自如的优势,能更好地监测家中情况。此外,Buddy可以通过它的脸部识别能力来辨别家庭成员,并且了解他们的需求。Buddy还有一些特性能够迎合孩子的喜好,比如一些智趣游戏。而针对老年人,它则能够提醒他们吃药,以及监测他们是否摔倒了。虽然,目前该机器人只能理解一些基本命令,但是显然它已经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与不同的家庭成员进行合作,参与家庭的互动。[48]正如这个例子所显示的,家庭机器人成为社会成员之一,为其他人提供各项服务,这是一种合作性质的人机互动。
(2)竞争
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例如,2016年,AI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1的总比分获胜,凸显了人工智能体与人进行的竞争性质的社会互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落地应用,这种带有竞争性质的社会互动也愈发变得普遍。图3-3是日本研发的一名机器人主播。据报道,这名新闻机器人是由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石黑浩研发的。她配备了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语音合成系统,甚至可以与别的主持人开玩笑。[49]当然,除上述两种场景外,智能机器人也在工业生产、休闲娱乐、学习教育等各种场景下与人类进行竞争性的社会互动。媒体的渲染常常会导致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出现偏差。显然,人与人工智能体的社会互动并非仅有竞争这种类型,还有上述的合作,如果只是将目光聚焦竞争,那么便会得出不全面的判断。
图3-3 新闻主播机器人Erica
(3)冲突
冲突作为一种互动方式,显然要比竞争更为激烈,对关系的负面影响更大。人工智能体与人类之间的互动类型中,有一种便是冲突,当然,就目前而言,这更多表现在影视作品中。例如,在电影《机械公敌》中所展现出来的那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