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形态也包括文化身体,即来自文化价值观对物质身体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形态。当然,这里的身体已经不是基于弥补缺陷的身体替代,它要求在满足身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外形和结构上符合美的标准。荷兰艺术家Constant Dullaart表示,“工具(如人工智能加强技术)导致的审美标准单一化是十分危险的”。例如,智能手机还能应用高动态范围(HDR)。假如手机侦测到高对比度的场景(阴影过多,高光不足),它就会采集不同曝光率的连拍图像,将其组合成单张完美的图片。人工智能正开始自主选择图片。谷歌Pixel Top Shot功能会在按下快门前后捕捉90个图像,并根据训练数据集的学习成果,选择它认为最好的一帧。除此之外,还有滤镜和应用程序也能修饰事物,让一切看起来更加优雅或震撼。大部分手机自带标准滤镜,比如“鲜明”“反差”和“黑白”,其他像Snapchat和FaceApp的应用程序还能提供磨皮、大眼和瘦脸等美颜功能。
研究发现,比起未经标记的图片,包含不现实的审美标准、经过“处理”和“强化”的图片反而让观看图片的人更想改变自己的容貌。整容外科医生表示,希望通过整容手术更接近高度修图、厚重滤镜的自拍照的人增加了47%,这种情况被称作“Snapchat畸形”。Dullaart说,“这种自动化的审美强化了它。同质化的图像逐渐占据媒体。最让我不安的是,孩子们认为他们需要遵循这套审美标准、身体标准以及行为标准”。[43](www.daowen.com)
如上所述,结合物质身体、技术身体、文化身体以及数字身体的分类,我们分别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身体形态的改造及社会影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身体的开发,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指向某种社会关系的,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商用人形性爱机器人的开发,天然地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也是我们下一章将要给大家介绍的从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角度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