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对身体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身体的影响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对技术的建构即指身体是技术来源。德国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提出“器官投影”说,认为铁路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外化。图2-1人工肌肉2.技术模仿身体工作原理据报道,德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人工神经系统,来教机器人感知疼痛。[31]图2-2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柔软机器人手

人工智能对身体的影响

身体对技术的建构即指身体是技术来源。从技术形态与功能上来说,技术来源于身体。德国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提出“器官投影”说,认为铁路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外化。克里斯·希林将技术化的身体作为当代身体形态之一,认为身体的外形和功能为技术设定了标准。技术来源于身体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种表现形式。

1.技术形态模仿身体形态

研发人员一直想通过技术革新让机器人能获得柔软的特性。为此,来自哈佛大学的工程师利用纳米碳管开发了一种人工肌肉,据称这套系统包含一种名为介电弹性体的物质,这种柔软的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这使得柔软机器人的概念成了现实。未来,该技术不但可以用在机器人上,还能用来打造可穿戴设备、软触手和手术工具。[29]显然,柔软机器人所使用的人工肌肉便是对人类肌肉形态的模仿,如图2-1所示。

图2-1 人工肌肉

2.技术模仿身体工作原理(www.daowen.com)

据报道,德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人工神经系统,来教机器人感知疼痛。研究人员计划以“对人类痛感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出一个机器人的神经系统。正如人类神经元能够传递痛感,人工神经系统也能传递疼痛信息,类似人类的神经系统,机器人可以借助它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30]

3.技术设计以身体感知为尺度

例如,在人体工程学中,对于可握持的技术物设计特别强调手握的舒适度和贴合程度,以实现触感的具身性和透明性。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柔软的机器人手,它能够轻轻地握住物体,并且还可以感测物体的形状和纹理。此处,机器人手的设计是以人的身体感知为标准尺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手无须使用电机驱动每个关节,这种机器人的手是柔软的,在表面和手里面有很多传感器,这种柔软的机器人手更接近人的手,并可帮助截肢者拿取物品,如图2-2所示。[31]

图2-2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柔软机器人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