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彦宏在《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一文中提及了人工智能的分类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虽然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距我们尚远,但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8]借鉴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分类,从目前全世界研发现状看,人工智能按能力可分为三类。
(1)弱人工智能。即擅长于单一方面的人工智能,如我们手机的语音助手、导航系统、智能翻译,甚至AlphaGo。
(2)强人工智能。即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达到这一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难题要攻克。
就这二者而言,“弱人工智能”所指的是能够在行为上表现得类似人类的智能系统,但其实它们并没有意识;而“强人工智能”则指的是那些真正具备思维能力和认知状态的系统。[9]事实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弱人工智能其实并不那么弱。这种弱是根据人工智能无法复制人类大脑及其意识推断出来的结论。例如,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前后文语境很轻松地识别出“抱负”和“报复”这两个词,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并没有像人类那样依靠前后语境来理解区分,而是依靠统计分析大量文件数据去辨别。因此,正如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所言,“人工智能世界,尽管对比赛结果、对世界的关注程度很满意,但深蓝本身,却和人工智能前辈们几十年前所想象的,能够成为国际象棋冠军的那个梦想机器相去甚远。这台计算机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下棋,它没有创造力和直觉,相反他们看到这台机器只是每秒钟系统性地评估两亿种可能的下法,最终通过蛮力计算获得了胜利。”[10]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某些能力方面并不弱,反而是比人类智能强很多,只是评判的标准视角不同而已。(www.daowen.com)
(3)超人工智能。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把超人工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要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更多地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正如《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第2集《三个机器人》所描绘的一样。
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