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几则生活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意念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1)慈母之心换来病危女儿生命奇迹
2009年12月1日,24岁的四川女孩李钟突然呼吸急促,立即被母亲钟廷俊送去华西医院检查抢救,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深度感染,只有五分之一的肺是正常的,重度肺炎,器官还面临衰竭的危险。12月26日,李钟的病情突然恶化,内脏均出现衰竭迹象,医生宣布:李钟可能没救了,她的生命可能只有两个小时到两天的时间。
钟廷俊吃着降压药,坚持着自己的决定:“我不放弃治疗,我相信李钟!”自李钟住院后,妈妈钟廷俊就选择了距离ICU病房最近的走廊的位置,在病房外守候了五十多个日日夜夜。每晚睡在板凳上,“只有这个位置,我才能让她感到母女之间的心灵感应”。男友赵翔也请假,每天在医院守候,每天给李钟擦润肤露,逗她开心,并将一点一滴都记录到博客里。
李钟15岁时,父亲患脑瘤去世,留下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从那天起,她们心中只有彼此。钟廷俊将所有精力都用在女儿身上,竭尽所能地宠爱她,每年都给她一笔钱去旅游。钟廷俊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漂亮有气质,虽然人到中年,但身边还有很多追求者。但为了不给女儿增添麻烦,她一直不肯再婚。李钟很乖,总是为妈妈着想,每去一个地方都要给妈妈带回礼物,也鼓励妈妈再婚。但钟廷俊很坚决。无奈的李钟跟妈妈约定:“我要照顾你一辈子。”
李钟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如果不是亲人的支持,她几乎要放弃。有一次,刚刚度过危险,她比着嘴型让男友把舅舅叫来。她嘴里吐着泡沫,艰难地对舅舅说:“妈妈就交给你照顾了。”舅舅很难过,说:“孩子,你不想坚持了?”她摇着头,说:“太痛苦了。”她想放弃了,但母女情深,心里还是放不下妈妈,妈妈不让她托付自己。
1月22日,医生宣布李钟度过生命危险期,钟廷俊大大松了一口气,她第一次回到家,躺在床上哭了一个多小时。精神一放松,她立刻生病了。2010年1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监护室,24岁的女孩李钟剃着光头,睁着大大的眼睛。已能戴着呼吸机与妈妈对话,妈妈钟廷俊拉着她的手,怜惜地搓着,眼里噙着泪水。
母女情深,对妈妈的深爱,使女孩李钟挺过了生命的难关,可见坚定的意念,是一种能量!
浙江新安工业区,一间不足10 m2的简陋出租屋里,住着31岁的唐定英和小她一岁的丈夫陈隆江,2008年9月打工时两人相识,陈隆江被她的美丽清秀所吸引。有一天,唐定英穿着她心爱的蓝底碎花连衣裙,从落满阳光的街道上穿过时,陈隆江手里握着一束玫瑰花深情款款地朝她走来……热恋中的唐定英容光焕发,漂亮迷人,他们经常在一起畅想未来,将拍婚纱照、结婚、生小孩等事情一件一件讨论过来。
然而,就在这时,唐定英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着奇怪的变化,全身上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并常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异常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了严重的肾病,做手术费用需要高达好几十万元。陈隆江一把将唐定英搂在怀里,声音轻柔而坚定:“英儿,不管你遇到什么,我都不会放弃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2009年元旦,陈隆江和唐定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婚后,两人恩恩爱爱,陈隆江不让唐定英上班,唐定英就每天在家里为老公烧饭、洗衣服,两人过着温馨甜蜜的小日子。后来,陈隆江为了多挣钱,决定去浙江打工。于是,他带着唐定英来到浙江新安工业区。一个月后,唐定英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而此时,平息了一段时间的肾病又反复无常起来。
2009年7月,就在她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陈隆江消失了……没留下只言片语,电话关机,无人知道他的去向。此时的唐定英已经怀孕有5个月了,肚子微微隆起,偶尔还能感受到宝宝的蠕动。唐定英做出新的安排,先回四川宜宾老家好好养胎,母亲还可以照顾自己。母女相见的那一刻,两人抱头痛哭了一番。第二天,母女俩就去医院做了检查,胎儿一切正常,但是唐定英的肾功能非常不好。医生劝唐定英尽快做引产手术,否则风险实在太大了。
唐定英硬着头皮来到婆婆家打听丈夫的下落。婆婆好言相劝,称儿子没给她打过电话,不知他的去向。就在这时,一张汇款单重新燃起她的希望。汇款单正是陈隆江寄回老家的,300元钱,附言里写着两个字:保重。汇款人地址为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钱不算多,但这是半个月来唐定英第一次感受到丈夫的气息,她确信,丈夫还是爱她的,他离开她肯定另有隐情。唐定英东拼西凑了2000元钱,转道成都,搭火车前往广州。第三天凌晨,唐定英终于到达了广州。她从汽车站搭乘大巴到了中山,又转车至阜沙镇。阜沙镇比唐定英想象中的要大得多,没有确切地址,唐定英一出车站,手里就扬起丈夫的照片和写有他名字的纸片,一个一个问过路人,可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其中,不乏有好心人帮唐定英出谋划策,一位遛狗的大叔建议唐定英去镇上流动人口管理中心去查查。但通过人口管理系统查询陈隆江的信息,系统上并没有这个名字的登记。第二天,她凭着那个汇款地址,找到了阜沙邮政营业处查问,仍然没有音讯。一个好心人同情唐定英的遭遇,替她买了张机票,并开车送她到机场。
回到家乡后,唐定英万念俱灰,动不动手术对她来说变得不再重要了。爱情幻灭,还要失去孩子,唐定英萌发了轻生念头。然而一想到临死都不能再见丈夫一面,不能等到他诉说出走的苦衷,她就心有不甘。
事情往往就在人特别绝望的时候峰回路转。8月25日,唐定英突然接到了陈隆江的电话,说他正在赶回四川的途中,马上就要回家了。第二天,陈隆江来到家里,这几个月来,他变得很憔悴,皮肤晒得黝黑,人比以前瘦了一圈,神情里藏着一抹不易察觉的苍凉。陈隆江刚一进门,甩掉背包,就冲到唐定英面前,两手温柔地抚摩着妻子的头发、脸颊,眼睛里饱含泪水。这时,围观者们的声音爆发开来。“陈隆江,这一个月时间,你去了哪里?害得你老婆挺了个大肚子去广东找你,你不晓得她遭了多少罪哟?”“你们两口子原来那么恩爱,现在你怎么说变就变了呢”“你这么不负责任,实在太丢男人的脸了。”(www.daowen.com)
陈隆江的眼泪流了下来,他缓缓道出了事情原委。原来,唐定英怀孕后,陈隆江的内心波澜起伏,一想到自己要当爸爸了,心里十分高兴;再想到唐定英的肾病会在怀孕期间变得更严重,这是个不小的负担……那段时间,唐定英的情绪也很不稳定,时常想点莫名其妙的事,还不断地和他讨论如何去死的细节……这让陈隆江的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于是,他退缩了,悄悄地离开新安,辗转到广东去打工,将第一周挣的300元钱悉数寄给唐定英,并叮嘱她“保重”。他根本不会想到,唐定英收到汇款后会千里迢迢去找他。后来,听老乡说起唐定英的事后,他意识到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匆匆赶回来……他此时已经深深后悔了,他对妻子仍然怀着一片真情。
唐定英默默地伸出了手,覆盖在丈夫的手上,虽然在心理上经受了一场痛苦的折磨,但此时的她还是原谅了丈夫的“逃跑”。几天后,在妇产科医院,唐定英去肾内科检查。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第二次检查唐定英的肾功能指标都变得正常了,而且胎儿也很正常。医生给陈隆江夫妇做出如此解释:医学研究的是生命,生命有情有义时会产生奇迹。唐定英坚强的生命体征,隐没了肾病综合征在体内的活动,母体为了保护胎儿,暂时性增加了自我免疫功能。或许当她成功生下小孩后,肾病综合征又会变得明显起来。
唐定英的爱心就这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迹。2009年12月,唐定英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母子都非常健康。陈隆江给儿子取名陈谦好,意寓他长大后成为谦谦君子,过上美好生活。
唐定英在生活的重挫前,因爱心和意志,创造了危症自愈的奇迹,再一次证明了意念的力量。
(3)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突患猩红热,当她苏醒过来后,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海伦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她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交瘁。可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支撑着她始终没有退缩,她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并很快掌握了法语,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般深深地植入她的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去上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1899年6月,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我的后半生》等14部著作,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沙莉文·麦西。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她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87岁的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故事,她传奇的一生,至今读来令人鼓舞,奇妙地展示了积极的心态、坚定的意念,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