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加工模式与心理语言模式—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信息加工模式与心理语言模式—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信息加工模式信息加工模式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Gough(高夫)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二)心理语言模式心理语言模式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这一过程,是融入阅读者的情感态度、背景文化,同时阅读者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最常见的图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

(一)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加工模式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Gough(高夫)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该模式包含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即阅读首先是从对阅读文本中字词的解码开始的,强调阅读者阅读的英语文章才是阅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阅读者首先要辨认单词,在解决生词问题后,通过理解文本对所读文本传递的信息不断进行组合,来完成整个阅读活动,从而获取写作者透过文字载体要表达的意义。这种阅读模式,忽视了影响人在进行英语阅读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上下文的语境对整个阅读过程的影响,而是把阅读过程当作一种仅仅应用语言知识就能进行阅读活动,把阅读者看成一个仅仅被动接收信息的机械的人。同时,它强调读者的阅读过程就像放电影一样,只是通过眼睛扫视文章中的字、词、句,并对所扫视的文章进行字词的解码,认为词汇和语法才是影响阅读的决定性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学时注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从语法和词汇入手,注重词语的辨析、结构的分析和长难句子的翻译等多种语言形式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阅读者对阅读过程的高层次知识具有的反作用。如果阅读者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这样的低级阶段,将严重影响到文本的理解效率和速度。

(二)心理语言模式

心理语言模式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阅读其实是一场心理猜谜游戏,是写作者的思想和阅读者的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是通过语言发生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阅读者在对语篇进行解码时,有时候有次序、有时候无序,所以阅读者是带着一种预期来阅读的。在阅读前或阅读中,他们期望对语篇进行信息处理,从而完成对所读文本的意义构建。这种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阅读者利用语言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的实践过程,强调阅读者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相互作用模式(www.daowen.com)

相互作用模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Rumelhart(鲁梅哈特)在吸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多种语言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阅读者掌握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来理解文本并获取信息。仅仅运用任何一个或一种语言知识,不能促成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语言知识运用和语言技能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融入阅读者的情感态度、背景文化,同时阅读者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最好的语言的学习者,是能够把“自下而上式”和“自上而下式”有效融合的读者。美国著名学者Grebe(格里比),重点指出了两种互动的方法。一种是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在理解文本过程中,不仅是文本给予的意义,而更多的是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参与其理解过程;另一种是指“自下而上式”和“自上而下式”两种模式之间的互动,流利的阅读包括解码和释义两个方面的技巧。

(四)图式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学者在阅读理解研究中,将心理学研究中的图式理论引入。该理论认为,交互式阅读模式是最有效的,认为英语熟练的阅读者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既有“从英语词汇转移到英语句子的阅读”这一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有“从整个文章的篇章到英语字词”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并且发生在对所读文本进行认知理解的所有层面上。最常见的图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阅读者在进行英语阅读之前就已经具备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内容图式,指的是所阅读的英语文章的主题,是指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哪些问题。如果能够弄明白这些,那说明阅读者的图式知识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修辞图式,指的是文章在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这是因为,每一种文章都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格式,认识到文章特有的结构,会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理解所读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