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研究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不是在母语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克里斯汀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不同的过程,即习得过程和学习过程。克里斯汀把语言习得当作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认为只要提供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习得就会成功。当然,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输出这一环节。(二)英语词汇习得理论英语习得,是一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习得。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研究

(一)第二语言的习得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生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不是在母语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只有当我们把第二语言的习得当作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来研究,探讨和分析这一习得过程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它发展的外部因素,才有可能真正了解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Kristen(克里斯汀)提出了“监察理论”,其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即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里斯汀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不同的过程,即习得过程和学习过程。“习得”,主要是指以获取信息或以信息交流为目的语言习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而“学习”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规则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

克里斯汀严格地区分了习得和学习这两个概念,目的在于提倡只有在自然语言情境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才能习得语言,而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是习得不了语言的。他认为,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此外,他还认为,这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为“i+1”,即语言的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克里斯汀把语言习得当作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认为只要提供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习得就会成功。但克里斯汀对什么样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的输入,没有明确说明,这使得语言的输入变得难以琢磨。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也有不同层次的语言水平,教师很难在输入过程中真正做到“i+1”,即对于可理解性输入是否真的可理解还存有疑问。不过,我们可以将输入变得丰富和真实一些,即语言的输入有其上下文语言背景,不仅应该有书面的语言输入,而且应该包括口头的交际语言。

围绕克里斯汀的输入理论,Swain(斯温)提出了“输出理论”。他认为,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语言习得不能成功。斯温过分强调了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但在既没有任何知识准备又没有内化该语言的复杂结构规则的情况下,学生就开始练习发音、背诵句子和文章,这种机械的“鹦鹉学舌式的操练”,只会使学习过程变得单调、乏味。当然,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输出这一环节。有输出,也就意味着学生内化了部分语言输入。在输出中,还应允许学生有一个“沉默期”。这也正如TPR教学法提倡的:“输出可以不必是语言上的,它可以通过手势、动作和图片等形式来表达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和“习得”,是两种既不同又能相互沟通和转换的过程。如果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可以加速英语习得的过程。(www.daowen.com)

(二)英语词汇习得理论

英语习得,是一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习得。其发展模式,是以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的。按照这一理论,英语语言信息通过视听形式“输入”大脑,然后,由大脑这一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转化为语言输出。对于语言学习而言,输入过程为听读过程,而输出过程为说写过程。语言的习得过程,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输入—大脑活动—输出”。

学习者理想的词汇习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意义与形式对应的过程、语义化过程、建立语义网络过程。虽然英语词汇习得,存在着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但这些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学习者要真正认识一个英语词,要能正确地发音和拼写;能把它与相应的实物或概念联系起来,并能随时准确地回忆词义;能以适当的语法形式应用它,并能知道该词与其他词的关系和搭配;能将它用于合适的语体及适当的语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