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讨论时,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导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生成性问题。这样,能及时修改其中的不足,优化精简导学案,使之成为高质量的导学案,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在导学案设计的内容中,必须要有学法指导。不同学生使用同一导学案,在课后将会有明显的层次差异。

中学英语教学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步骤

1.初案

学科组长提前召开会议,培训导学案的有关知识和分配任务;教师细心研究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大胆整合教材,根据设计要求和原则,编制出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的初始导学案。

2.研讨

编制教师将编制的导学案分发给将要参加讨论的教师,每位参加讨论的教师在集体讨论前都要用红笔演练一遍。在讨论时,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导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然后,参加讨论的教师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3.定案

编制教师将在集体讨论时每位教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从而正式印刷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考答案。

4.实施

每位教师和学生都采用印刷好的导学案进行上课和学习。在使用时,教师应该注意体会导学案的优点和缺点,收集学生使用导学案遇到的问题,包括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的深浅、学生解题的情况等。

5.优化

在课后,授课教师要及时对编制的导学案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能及时修改其中的不足,优化精简导学案,使之成为高质量的导学案,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此外,在每次课后,同组教师都要积极地交流和探讨,对导学案的内容量大小、难易程度、教学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再研讨,修改导学案,实现导学案的优化。

6.终案

编制教师将在优化环节中对定案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使其成为最终的导学案,并将最终的电子稿发送至教科处专人邮箱,教科处分年级、分学科存档。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将其当作校本教研材料。

(二)导学案编写的一般内容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该包括题头、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当堂检测和学习小结等。当然,不是每一份导学案都具备这些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增加或者减少某些环节。

1.题头

题头,一般要有学校、年级、姓名、学科、课题、课型、课时、设计人、审核人和授课人等。此外,还可以有学案编号和学习小组等。这样,方便管理、评价和存档。

2.学习目标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支配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是学生学习行为状况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标准和效果。在导学案的开头部分,要先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整堂课学生的学习,都是为完成目标而努力的。此外,在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学习重难点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情分析等,确立学生的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就是本节课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习难点,即部分学生在掌握上比较困难的知识。这部分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多指导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突破。明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突出中心、层次分明。

4.学法指导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导学案设计的内容中,必须要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写在导学案中的学法指导,属于显性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学法指导,属于隐性指导。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法,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当堂检测

围绕本节学习目标体现的学习重点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旨在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同时,设计的试题不仅要紧扣本节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试题的层次和梯度,时间控制在5—6分钟左右。在完成后,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评价,在检测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www.daowen.com)

6.学习小结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或概念图,总结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总结。

(三)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1.对学生使用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堂教学模式,要经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以自学为主

导学案一般要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依照使用说明,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时,要求学生要对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各模块进行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目标清晰,进而提高效益。自学,要求学生完全靠自己解决导学案中比较简单的基础题。在面对基础题时,学生可以按照课本独立完成。在自学时,学生应实事求是,不会的就空着,不懂的要做上标记,以便在合作学习时求助教师或者同学。在学习基础部分时没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做提升、深化和拓展等部分,注意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记号。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则效果更佳。

(2)课中——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主要解决学生在自学时不能完成的问题,以及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探究问题。小组内成员共同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高效学习。在学习小组中,每人都有优势和不足,所以每个学生的难题也不一样。因此,自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表现问题的层次性,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可以对子帮扶,也可以全员参与。对子帮扶,一般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题;全员参与,一般针对合作分工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展示,学生要在黑板上予以展示,然后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②展示

学生在经过自学、合作学习之后,就要有展示。展示,包括预设性问题展示和生成性问题的展示。预设性问题展示,由教师提前安排并对展示问题进行小组分工;生成性问题展示,是学生在自学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要做好记录。要知道,生成性问题非常宝贵,有极强的展示交流价值。

③反馈

反馈方式,包括自我反馈、对子互查、教师抽查和达标测评等。学生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反馈。

(3)课后——拾遗补漏、深化提升、整理总结

第一,导学案贯穿课程始终,具有全程性的特点。不同学生使用同一导学案,在课后将会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因此,学生要依个人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再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再提升的层次。第二,整理学案。在整理学案时,要注意用双色笔标注的问题、易错点等。

2.对教师使用的要求

导学案,既贯穿学生学习的全程,又贯穿教师教学的全程。它同样体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当然,在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也不相同。

(1)课前——自学抽查、二次备课

在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目的是监督学生坚持自主学习。课前的学情调研,是确定新课学习的依据,旨在明确分析学生仍然存在疑问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明确新课内容的学习起点,把握学习进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教师“二次备课”的过程。对以上关系进行梳理,就是“自学抽查—自学情况检查—确定学习起点—进行‘二次备课'”的过程。

(2)课中——注意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在课堂上,导学案本身就具有导学功能。导学案设计,基本上能呈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结合课堂的教学步骤,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自身角色,扮演好“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的角色。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不仅要依据批阅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而且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应该在导学案上写明教学反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课后备课的过程,被称为“补备”,其目的是作为以后备课的重要研讨内容,为导学案修订提供参考。此外,教师要根据检查和学生自主反思,将问题统计整理,归入错题集。这些错题记录着学生的困惑,因此对此类内容,要进行定期巩固,有针对性地实施“单元清”“周周清”等巩固练习。这样,必能收到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