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霍桑[1]
——《人面巨石》(The Great Stone Face)
(霍桑以位于阿帕拉契山脉分支——
白山山脉上的一颗自然石观作为小说的故事背景。但2003年5月的一场暴风,使“山中老人”倒塌,该景观已不复存在。)
上中学的时候,语文教科书里收录了《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A Romance)作者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人面巨石》。这篇小说能唤起许多关于清教徒和美国建国初期的历史的记忆。
故事发生于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某个清教徒村庄。住在山脚盆地的少年欧内斯特,每天都会看着对面山头那座人脸形状的石头沉思,那颗石头就叫做“人面巨石”。他听母亲说过,在印第安传说中,如果有长得和巨石一模一样的孩子出生,必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欧内斯特一心想见这号人物。在众人的帮忙下,他见过富商“捞金先生”、铁血将军、舌灿莲花的政治家“老面石”,却换来一次次的失望。最后他见到一位诗人,也不是传说中伟大的人物。
然而听着欧内斯特传教的诗人,却忽然发现欧内斯特其实就是传说中伟大的人。他大喊:“快看啊!欧内斯特就是那位长得像人面巨石的伟人!”尽管如此,欧内斯特仍谦虚地等待着长得像人面巨石的伟人,出现在自己面前。(www.daowen.com)
第一次读《人面巨石》,是我读中学的时候,那时我已经会一些基础的英文单词。第一次看到主角欧内斯特(Ernest,是德文“诚实”的意思,相等于英文Honest之意)的名字时,就有预感他是那位长得像人面巨石的伟人。连名字都叫“诚实先生”,摆明了伟人非他莫属。
那些冒牌伟人的特征,也能从名字上略知一二:富商“捞金先生”,无非就是一位视钱如命的人;“铁血将军”,一看就是冷血无情;政治家“老面石”,摆明就只是长得像巨石,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角色。当时我真的认为作者取名的品味也太差了。但事实上,登场人物的名字无关作者品味,而与清教徒的历史、文化大有关联。
追寻宗教自由而从英国远赴美国的清教徒,为了与英国国教会做出分别,会避免取天主教或英国国教会信徒使用的姓名。旧教徒信仰的“玛利亚”,荣登最不受欢迎榜的第一名,还有史蒂芬妮与卡特琳娜这类的天主教圣人,也是清教徒避之不及的名字。因此,清教徒的名字多取自于《旧约全书》,美国总统林肯的名字“亚伯拉罕”,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名字之一。
除此之外,清教徒还会使用以往不曾使用过的“抽象人格字汇”当作名字,小说主角欧内斯特和修米勒提(Humility,谦卑)就是举证之一。反之,旧教信徒为反宗教改革,不分男女都以圣母“玛利亚”命名,因此身为男性的德语诗人赖内·玛利亚·里尔克,才会以“玛利亚”为名。
连现实中都以抽象的名词命名,更何况是虚构的小说,因此小说中身为清教徒的主角,才出现如此“一目了然”的名字。霍桑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角女儿,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女主角通奸后生下的女儿,名字取为“珠儿”(Pearl),珍珠是疼痛中产生的宝石。胸口被画上红字,历经苦难,好不容易守住的女儿,能有比珍珠更适合她的名字吗?
清教徒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人面巨石》的角色命名并不幼稚,而是完全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及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