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童话世界史:逃离现实的笛声,带领孩子们探索街头

童话世界史:逃离现实的笛声,带领孩子们探索街头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衣魔笛手》的传说至今仍持续被消费及修改。不过是区区的笛声都足以让他们随之起舞、盲目跟从,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中世纪孩子们艰辛困苦的状况。在老彼得·布勒哲尔[2]的画中,那些正在游戏的孩子,表情是那么阴沉、没有童真,他们的日常是多么艰辛、无趣,以至于他们对流浪乐手的笛声深深着迷,甚至抛弃家庭和父母远去。当时人们“随风而逝”的心情,与跟随魔笛手离开的孩子们恰似相同。

童话世界史:逃离现实的笛声,带领孩子们探索街头

我重新整理故事架构如下:身为制粉业城市的哈梅恩,老鼠猖獗的情况非常严重,吹笛子的男人是一个遭受差别待遇的流浪乐手,也是故事中的坏人。没有人知道随之起舞的孩子们下落究竟为何,唯一确定不变的是,《花衣魔笛手》中记载的历史悲剧,随着时间流逝不断改变,反映出城市当时所遭遇的困难和城市内部的纷争。

儿童游戏——老彼得·布勒哲尔绘

当时的市民大部分是文盲,他们无法以文字记录,就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苦难。

《花衣魔笛手》的传说至今仍持续被消费及修改。这些热情如火、盲目追随的少年十字军,不禁让我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的青少年组织——希特勒青年团。他们同样是一群不成熟的孩子,受到煽动而一股脑儿地聚集、搞破坏。

不过是区区的笛声都足以让他们随之起舞、盲目跟从,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中世纪孩子们艰辛困苦的状况。他们在饥饿及虐待下成长,到了十八岁就必须经济独立,对他们来说,“日常”是一种痛苦。在老彼得·布勒哲尔[2]的画中,那些正在游戏的孩子,表情是那么阴沉、没有童真,他们的日常是多么艰辛、无趣,以至于他们对流浪乐手的笛声深深着迷,甚至抛弃家庭和父母远去。(www.daowen.com)

这么看来,20世纪70年代韩国歌手宋昌植唱出的“狂风暴雨”和“风雪交加”,与魔笛手的笛声不谋而合。当时人们“随风而逝”的心情,与跟随魔笛手离开的孩子们恰似相同。那时的示威游行,就好似这群列队离开的孩子,都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1]亨丁顿舞蹈症,发病时无法控制四肢,如手舞足蹈一般,会伴随智能衰弱,最后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而死亡。1

[2]老彼得·布勒哲尔(1525—1569年),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1

为什么故事中出面解决鼠患的魔笛手要身穿花衣或条纹衣呢?在中世纪欧洲,条纹是差异的象征。醒目的条纹与其他花纹不同,从远方就能一眼望见,不仅逃脱时容易被发现,在当时更具有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形象。有人认为这是源自于《利未记》(Leviticus)中的记载:“不得穿着两种线交织而成的衣服。”因此,条纹衣是遭到差别待遇的犹太人、罪犯、小丑、流浪艺人、病患、死刑犯、卖淫妇女的衣着。想想不久前美国的囚服仍是条纹衣,应该就不难理解其中缘由。此外,条纹衣强烈的视觉对比容易引人注目,所以直至今日,马戏团的杂技师或小丑仍以条纹衣着为主。《长袜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瑞典知名童话故事)中,这位过于好动、无法被一般人所接受的自由少女皮皮,总是穿着一双条纹长袜,也许也是由此而来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