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汇总、提炼、凝聚心理学方面、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与理论依据,并立足小学阶段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开展科学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对自然环境、科学世界的关注度还不高,对社会层面上的诸多事物了解不足,所具备的经验积累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认知、理解、把握往往都局限于丰富化、多样化、多元化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外部特点,他们对所有事物的描述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思维辨析能力都比较薄弱,在实践发展中,他们往往借助合理化、有效化的观察活动以及切实参与的动手操作环节,不断感受、认知、理解世界。总的来说,处于一、二年级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他们通常会在不经思考的前提下,下意识地认为自身所接触的、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会为这些事物赋予一定的生命特性。②他们往往会借助自身的感官系统、感觉系统,对所接触的事物做出独特的、直观的、表象的判断。③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观察实践活动,往往更多地聚集在事物的表层,集中于所有事物的外部特征与表面形态。④他们对所有事物的外部特征、外部状态、外部形状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概括能力还不够强,还处于有待增强的发展状态,他们难以借助适宜的、恰当的、合理的、准确的语言,对事物进行确切的介绍与描述。⑤他们对所有需要动手、需要实践操作的活动,都兴趣盎然,热情十足,然而,他们的手指与大脑的配合度、协调性并不佳,往往需要教师群体给予一定的辅助或者指导。⑥他们可以对所有事物的外部形状、外部特征、外部属性等,开展有效化、合理化、准确化的分类。⑦他们具有一定的排序能力,且他们的排序能力已经处于比较强大、发展充足的水平上。⑧他们经常会围绕生活中的诸多场景、事物,提出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他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主题、学习目的并没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⑨他们经常会萌生出相互矛盾、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的想法或者观点。⑩他们往往只可以在最为单一、最为直接、最为表面的价值领域,构建原因层面与结果层面上的关联度与联系点。⑪他们具有充足的互动意识与合作理念,但是,他们并没有掌握有效的、合理的合作方式。⑫他们的注意力并不稳定,也不持久、集中,需要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以此帮助他们构建起一定的规则,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的学生群体而言,不管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他们的书写记录能力,抑或是他们对丰富化、多样化复杂现象的描述能力,都处于稳步提高的发展状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他们已经可以围绕抽象概念知识,开展一定的学习实践活动,也可以接触部分程序性知识;与此同时,他们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剖析能力也稳步增强,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总的来说,处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的学生群体的认知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设计等方式,不断积累自身对于周围事物的充足认识与深入理解。②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自身的力量,开展部分状况下、具有较长时间周期的、简单化、直观化的观察实践活动。③他们已经可以围绕事物的外部属性、外部形状、外部特征,做出合适的、基本的、适宜的描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稳步增强,语言表达词汇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科学、合理、准确,还需要进一步地增强。④他们能够围绕丰富化、多样化、多元化的事物,做出有理论、有依据、有逻辑的解释。⑤他们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字,依据简单直观的图画,做好相应的记录与描述。⑥他们可以借助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标准,针对大量的事物,开展有效的排序活动。⑦他们可以提出与生活相关、与学习实践活动以及探索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⑧他们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设计、规划、制定相应的科学实验,但是,他们只能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无法制定出控制变量的实验。⑨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对各种事物的外部特征、外部属性、外部状态,开展有效化、合理化、准确化的归纳活动。⑩他们对探究实践活动的认识度与理解度不断增强,开始意识到探究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串通性与连贯性。⑪他们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思维,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方式与合作技巧。⑫他们渴望获得教师群体以及其他学生群体的关注、认可与重视。(www.daowen.com)
处于小学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群体往往具有强烈的、独特的、显著的自我意识,他们通常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希望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完成科学思考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渴望学习、认知、掌握一定的策略性知识,他们已经具有了系统化、综合化的学习实践能力,他们也具有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具有学习抽象概念的综合能力。总的来说,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认知特征往往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他们非常喜欢具有新颖性、挑战性、探索性的学习实践任务,他们对这些学习实践任务的接受度、认可度往往比较高。②他们更加渴望表达出与其他学生群体完全不同的,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多元性的观点,并逐步发展出了借助多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证据素材,验证、支持、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理念与思想意识。③他们更愿意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开展丰富化、多元化、思辨化、深刻化的问答活动。④他们已经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⑤他们可以围绕多样化的事实以及丰富化的社会现象,开展一定程度上的比较活动,并在比较分析中,提出具有价值性,可思考、可探究、可分析的科学实践问题。⑥他们可以制定、设计、规划出具有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活动,然而,他们难以准确有效全面地区分出、辨析出复杂化、多样化、丰富化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⑦他们可以借助守恒的理论观点,对各种科学现象,提出恰当的、适宜的、准确的解释,并理解这些理论观点的运用与逻辑。⑧他们可以立足科学事物的原因层面以及结果层面,围绕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起适宜的、合理的、准确的内在关系。⑨他们已经具有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有依据地划分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分类能力。⑩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变得更加稳定、持久。⑪他们可以针对所观察到的、所发现的、所接触的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科学现象,做出适宜的、合理的、有效的、全面的解释与剖析。⑫他们可以秉持科学化、合理化、适宜化的原则,与其他学生群体一起,安排、设计、规划好有关的学习实践任务。
在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把握学生群体的认知特征,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思维发展状态,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群体制定出更加切实有效的科学教育学习目标,从而促使思维型教育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稳步确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