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税政策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财税政策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继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再一次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因此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生态文明并不能独立存在,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明体系。

财税政策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也可以看做是继黄色文明、黑色文明后诞生的绿色文明。从全球视角看,一些发达国家在生态文明的发展上已经走在前端,其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技术水平都已从工业文明转型,在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已然很丰富,但尚未有已真正成型和完整的生态文明模式产生。总体而言,全球的绝大部分国家和人口仍然处在工业文明的初期或中期,生态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

生态文明虽然处于发展初期,但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兴起是必然趋势,也是全球面对生态环境超载问题的希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继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再一次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因此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其中,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鹏教授在《生态文明建设论》一书中提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关系,正确处理整个生态关系问题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精神成果和物化成果。换句话说,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从而使人类社会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使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完善。”[1]还有很多学者均对此概念进行了定义或阐述。笔者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基本标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更代表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如下两个维度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阐释:(www.daowen.com)

第一是纵向的时间维度。生态文明是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而生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诞生前的必经阶段。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始文明的人类崇拜自然、农业文明的人类改造自然、工业文明的人类利用和破坏自然,直到生态文明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社会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有共同点但也有所区别。它们拥有共同的目的,即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它们也存在区别,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利用资源、改造自然的时候,以发展物质文明为首要任务;而生态文明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生态。

第二是横向的空间维度。生态文明并不能独立存在,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道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概念,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主要指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济层面,包括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清洁能源的使用、生态科技的发展等。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主要指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层面,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需要从法律、政策、制度层面多方位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支持。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主要指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教育层面,生态文明意识的加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我们的教育体系、社会宣导、政策指引等方方面面长期发力。因此,重视文化教育对精神意识的影响,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