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有效转化。学科教学知识分类研究表明,学科教学知识转化是一个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具体的逐步渐进过程,因此,从教育学的理论学习到学科教学思维的形成需要经历两个不同层次的转化过程。
1.基于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就教育学课程而言,其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很大层面上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观念的引导,而这种观念超越了学科,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这种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于学科教学具有何种意义,或者说,它与学科教学是如何关联的?(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职前教师在教育类课程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认识论层面进行思考,这是学科转化的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教师教育者需要运用探究学习、视频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如何在相应的学科教学中运用。如在对“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及教育价值”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文/数学……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学科?这门学科哪些方面最重要?学科教学的侧重点是否会因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改变?”(www.daowen.com)
2.基于特定主题的教学设计
尽管第一次转化实现了教育学知识向学科思维的转化,但是,这种转化还只是一种发生在认知层面的实践活动,还依然是一种远离实践的抽象的思维活动。面对几乎没有实践经验的职前教师,如何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抽象的观念?柏金斯(Perkins)教授认为,对于促进理解的学习而言,拥有心智模型与心智表征并非表明了理解,理解意味着主动地做、活动、实践,意味着在各种动态情境中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习者不能仅仅拥有心智模型、心智表征,而且要能利用并通过它进行操作性活动”。[9]因此,在教育学课程学习中,需鼓励职前教师在第一次学科转化的基础上进行特定主题的教学设计,这既是学科转化的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让不同小组对同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设计。这样,借助小组内的协商与小组间的交流,不断培养职前教师理性教学的专业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