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以为,转化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情境性。尽管学科知识的转化离不开个体在教学情境中的积极主动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化”能力的形成只是个体的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学科知识的转化更有赖于教师个体与专业共同体的合作。
转化又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转化具有什么特征呢?笔者以为,转化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情境性。学科知识的转化总是离不开真实的教学情境,它总是在个体与外在的教学情境交互作用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转化,任何脱离教学情境的转化都是虚假的转化,或者说是表面的转化,并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5]②个体建构性。学科知识的转化是教师面对特定的情境,基于自身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对教学知识的意识、对学生的了解及对情境的理解,而将诸方面的知识综合、创新的过程,因而这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建构过程。③阶段性。学科知识的转化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它至少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即教师将其所拥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实现沟通,这是学科教学知识转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所理解的知识与学生所拥有的背景知识、个性知识的对接,这是学科知识转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6]④合作性。尽管学科知识的转化离不开个体在教学情境中的积极主动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化”能力的形成只是个体的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学科知识的转化更有赖于教师个体与专业共同体的合作。在合作中,教师个体通过与专业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实现转化的视野拓宽与路径拓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实证视野下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