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e-learning),又称为“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国外对于网络学习的概念划定不一。根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的《教育技术白皮书》的权威论述,网络学习的涵义,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e-learning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www.daowen.com)
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而国内对网络学习也给出了各种不一样的理解,学者周志毅认为网络学习的本质是: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理解与运用信息;网络学习不仅是个体学习,更是社会性学习;网络学习不仅是虚拟学习,更是真实学习。[1]
所以,从广义上讲,凡是基于互联网及其数字化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都可称为网络学习,即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都可理解为是网络学习。但从教育的角度,网络学习必须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即网络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网络聊天、无意识的网络浏览以及出于其他目的的网络活动,都不能被称为“网络学习”。“有目的”是指学习者在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之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它可能是某个知识、某项技能或某种方法,但它必须存在于学习活动之前;“有计划”是指学习活动是遵循指导进行的,可以是预先的活动安排、专家指导抑或个人的学习经验,这使得网络学习区别于随意的网络点击;“有组织”是指网络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学习指导者、支持服务者以及协作学习者等角色的参与,使网络学习表现出极大弹性和个性特点。有的学习者可以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通过整合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学习就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毕竟他已经借助了他人的帮助)。相反,乐于帮助他人以及学会向他人求助,才是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关键。从狭义上讲,网络学习应该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及其数字化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某项特定课程的活动。例如大型企业通过网络,对特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还有远程教育机构的学员,通过网络进行的课程学习,等等。[2]
本文所提到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广义的网络学习,即指基于互联网极其数字化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