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祠庙堂的韵味与价值

古祠庙堂的韵味与价值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祠是传统民族文化的象征,庙宇殿堂是佛教文化的缩影。澥浦镇境内现存的古祠和庙宇,仍显示出其建筑文化特有的价值和韵味。雨花庵、戴氏宗祠、新阜庙,现在已成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场所。戴氏宗祠位于庙戴村,建于清代,规模较大,设计完美。庙基头是郑氏十七房的分支,故庙基头“通德堂”是郑氏宗祠通德堂的支堂,该堂位于庙基头全盛房的东侧。祠堂高大,修复后基本保持原状。

古祠是传统民族文化的象征,庙宇殿堂是佛教文化的缩影。澥浦镇境内现存的古祠和庙宇,仍显示出其建筑文化特有的价值和韵味。

黄公祠始建于宋,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专为纪念治水英雄黄恕而设。祠内文物众多,如宋代皇帝颁发的圣旨、清代丞相郑清之撰文的黄公祠匾。祠前两座古桥,桥下流水潺潺,倒影横斜。

澥浦老街的文武殿,虽貌不惊人,却是镇海唯一的一座维北渔业公所的重要遗迹。五府神将都神殿戏台,古朴又锦绣。近年来,一些老人自发筹集资金,对文武殿作了一次修缮,如今金碧辉煌。唱戏、听书,群众乐在其中。

雨花庵、戴氏宗祠、新阜庙,现在已成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场所。

戴氏宗祠位于庙戴村,建于清代,规模较大,设计完美。戴氏在当地为一大族,名人辈出,世代相传。近年来该村建设新农村、提倡和谐社会,筹集资金修缮宗祠,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处休闲活动场所。

文武殿及其厢房所在地是澥浦维北渔业公所旧址,清时澥浦有渔行20家,渔船数百条,地方为解决渔民福利事业、公共纠纷,特成立渔业公所,该公所遗址是宁波市、舟山市近百家渔业公所中唯一仅存的一所遗址,有其特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金家大祖堂位于沿山村三七房自然村,建于清晚期,建筑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大祖堂由前后两幢厅堂组成,前厅卷蓬式檐廊,梁柱装饰精美,后厅近年进行简单修缮。祖堂基本保存完整。(www.daowen.com)

黄公祠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庙基头,始建于南宋黄恕,字文揆,湖北襄阳人。南宋淳祐年间,任浙东转运司判官。时定海县(镇海)新土塘与武功村和尚塘之间(约今曲汇塘、庙基头一带),相距百余丈,流掉淤荡,填土叠石无济,数十里桑田尽毁。庆元府(宁波)委以黄公负责治理,但填土无果,南宋淳祐八年(1248)四月初八,黄公对众云:“吾身堵处,速抛土石,将堤坝围合,吾死于此,若辈奋力。”语未毕,黄公奋然策马跃入决堤处以身堵涌眼。为表彰黄恕功绩,淳祐九年(1249)宋帝理宋御旨,听容立祠,表茔礼葬;章大淳题匾额“勒封治水判官黄公永利之祠”。

黄公(名黄恕)墓位于黄公祠东侧,因黄恕治水有功,宋理宗特敕封建黄公之墓。近年该村自筹资金对该墓作了简单修缮,以表对他的纪念。

庙基头是郑氏十七房的分支,故庙基头“通德堂”是郑氏宗祠通德堂的支堂,该堂位于庙基头全盛房的东侧。近年来群众自发筹集资金,对其作了修缮。通德堂规模虽不大,但比较完整。

都神殿戏台位于澥浦镇汇源社区,始建于明代,民国九年(1920)重修。原有中军殿、前殿、戏台、看楼、流芳厅、角亭等建筑,现存门楼、戏台、看楼,均为砖木结构。戏台为歇山顶结构,藻井构筑精致,金碧辉煌,铸铁台柱。都神殿戏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0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戴氏祖堂位于庙戴村,建于清代,建筑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2007年重修。祠堂高大,修复后基本保持原状。

雨花庵位于澥浦司城遗址内侧,早年,那里曾是澥浦小学,培养出许多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雨花庵目前为澥浦敬老院一角,老人正在那里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