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十七房是全国最大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在800多年前的宋代,靖侯公就建置东房、中央房、西房。明代经商发迹后,排行十七的东沧公大规模建造新宅,名“郑氏十七房”至今那里仍留有恒德房、恒祥房、三房堂等数十幢明清建筑。郑氏十七房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气势雄伟,马头墙鳞次栉比。典当、宗祠、老街尤存,它们显示着昔日的辉煌。镇海区政府十分重视郑宅的保护和开发,目前郑氏十七房一期投资已达7000余万元,于2009年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氏十七房古建筑群,为宫廷式结构布局,既豪华又气派;随处可见的马头墙、抱鼓石、旗夹石、砖雕、木雕、石雕尽显富贵繁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算后堂楼,其南北两侧马头墙错落有致,雄伟屹立;两旁各有四幢大院,进入宅院如入迷宫,搞不清东西南北。十七房内有数不清的柱子、门头、弄巷;巨大的慎益号当铺,金字招牌仍显昔日荣耀。豪华的兴房富丽堂皇,俗话说:“恒德一幢房(占地20亩)不值兴房一门头。”可知兴房造价是何等的巨大。
富裕之后的郑氏人,不忘近邻,还建起了郑氏一条街,为当地人经商、买卖创造了条件,受众人称道,形成了和谐的村落;他们还自办学校、设置救火会、砖瓦ㄏ石作坊、木作坊;犹如一座微缩的城市。我国一代建筑大师,原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听说十七房要开发,高兴得流出眼泪,并托华东电力局领导去十七房时多拍几张照片给他看看;原商业部副部长姜习考察十七房时,当场挥毫泼墨写下“国之瑰宝”四字;中央电视台专题组还专门来十七房拍摄专题片《郑氏十七房》。如今十七房已名闻天下。
路沿郑东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路沿郑自然村,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修缮,现存门头、厢房,系清中晚期建筑。该建筑为郑氏十七房建置年代最早建筑之一。
路沿郑中央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路沿郑自然村,始建于宋,历代有修缮,现存厅堂、厢房是清中晚期建筑,建筑占地面积近0000平方米,是郑氏十七房建置最早古建筑之一。
路沿郑西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塘路沿郑自然村,始建于宋代,建筑占地面积1145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中晚期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门头、厢房、厅堂组成四合院,保存较好。
源茂房位于澥镇十七房村,建于光绪七年。房屋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沿中轴线由门楼、正房、左右厢房组成四合院,院内有大小房间30余间,设有厅堂、花厅、饮居等室,布局科学,保存完整,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郑家典当房位于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咸丰年间,现存建筑占地面积410平方米,由正房、左右厢房组成三合院,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郑家典当房清代时为十七房慎益号典当铺,现留存典当招牌和典当铺部分设置。
郑家兴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前后左右住宅,为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配置功能齐全,有谷仓、花厅、佛堂等。斗拱、卷蓬牛腿雕刻精美,砖雕、灰雕制作精细。青砖墙外设一水漕,据传说由原上海市副市长盛丕华的姐姐嫁到兴房时所掘。
盛记米行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三幢砖木平房,呈“工”型排列,建筑占地面积557平方米,系郑氏十七房米行。
恒祥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两进四厢房两层七间两弄。主楼材质粗大,象鼻牛腿镂刻精细,马头墙耸立。整体建筑布局合理,具有江南典型清式民宅风格。
兴房栈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咸丰年间,院内房屋一字排开,东西长达百米,院内建有一水池,以作饮水、消防之用。它是十七房中最大的栈房。
恒德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始建于咸丰年间。名怀德堂,建筑占地面积1772平方米,建筑布局特殊,以祖堂为中心左右五幢双层,单层厢房平行而筑,且三条穿堂厢房间相互串通,使厢房、祖堂贯通一气,全宅气势较大。
立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始于乾隆末。名敬承堂,建筑占地面1966平方米,由主楼一幢、左右厢房五幢组成。建筑布局规整,弄、堂互串通,南北两侧马头墙林立,错落有致,气势雄伟。(www.daowen.com)
鼎丰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其建筑占地面积1890平方米,设计布局合理,沿中轴线由门楼、主楼、左右厢房各两排构成四合院,呈对称结构,主楼、厢房、回廊、弄堂互为贯通,前院建筑构成“四水同堂”,犹如一座微缩的宫廷建筑。
后堂楼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嘉庆初年,为砖木结构。其建筑占地面积3239平方米,建筑设计合理规整,以中轴线为轴心,两侧建筑匀称,建筑功能齐全,有门楼、厅堂、正房、厢房、杂房等40余间,幢幢相互贯通。四周青砖围墙,马头墙错落有致;“牛腿”、“雀替”木雕精美,砖雕镂刻精细;旗杆夹石、抱鼓石象征着主人地位身份豪华尊贵。
郑家宗祠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郑国桢、郑之玠于隆二十六年建该祠,其为砖木结构,为郑氏十七房宗祠。建筑由照壁、门楼、通德堂、洽礼堂、崇义堂、西厢房组成,现存洽礼堂、后房、西厢房。洽礼堂“月梁”、牛腿”人物、花草等图案雕刻精美。
靖侯公是郑氏十七房的始祖,南宋初靖侯公迁塘路沿,俗称路沿郑,郑氏一族世世代代对该墓作了保护,至今它已有800年历史。近年来其后裔自筹资金对该墓作了一次修缮,它为研究郑氏先祖在澥浦的历史提供了证据史料。
三房堂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历代有修缮,名辅德堂。其建筑占地面积436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筑布局规整,庭院深长,有门庭、主楼、厢房七幢,大小宅房120余间,弄弄相连、幢幢相通。
大祖堂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东沧公建的最早一幢宅院。房屋一字排开,为上下层,共有20余间,院落坐西朝东,建筑古朴清秀,平凡而洒脱。
新陆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代,为郑氏十七房分支建筑。马头墙错落有致,砖雕门头气势非凡。
小九房位于浦镇十七房村,建于清代,建筑简陋,构件古朴,瓦爿墙体,别具一格。
全盛房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庙基头,为清代建筑,建筑沿河因势而筑,三幢建筑布局平行有序。其亦为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故居。
四份头老屋位于解浦镇十七房村庙基头,建于清代早期。院落坐东朝西,为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一排八间,四周青砖围墙,上部砌砖,下部砌石,中式门头依旧,马头墙两旁竖立。
庙基头朝北门头位于澥浦镇十七房村庙基头,为清代建筑,主体布局别具一格:门头朝北,正房坐西朝东;六扇厅堂木门,做工精致,上镌花格镂孔,下为实木封板。
陆家朝北门头位于十七房西侧,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由大门、正屋、厢房组成,保存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