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Stories真实发生—TSA课程视野中的学习与挑战

Stories真实发生—TSA课程视野中的学习与挑战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Jennifer坚定地指出,有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Stories真实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在层层的铺垫下,Stories复习课的落地,保持主题、语境不变,但是课堂推进的逻辑进行了重构,课堂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复习课中的Topic,Situation,Activity,成了最稳固的三个支点,而在其他课型中,TSA的普适性让人有意外的惊喜,即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应该巧设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Stories真实发生—TSA课程视野中的学习与挑战

复习课是风景暗淡的“空中楼阁”吗?

深度学习中真实发生的困难,令人深思。而对难上加难的复习课而言,需要面对的挑战更甚。

还记得2010年的秋天,我又成了毕业班的老师,这是我带的第二届毕业班。再一次站在初三这个门槛上,我的内心充满忐忑,因为有一道坎,我自知一直无法逾越,那就是占据初三大部分时间的英语复习课。它枯燥乏味、乏善可陈,作为教师的我知道它重要,但是要说爱它真的太难,而学生更是如此。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使其相互碰撞,让学生开展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真正奏响复习课的“交响乐”,令人深思。适逢其时,Jennifer初任高新区英语教研员,在一次完成了对初三年级的调研后,与我们促膝长谈,初中英语复习课成了讨论的焦点,大家畅所欲言,剖析复习课之弊端,却无法即刻勾勒出理想的复习课的雏形。彼时的复习课如风景暗淡的空中楼阁,没有吸引人的光,没有扎根的方向。Jennifer坚定地指出,有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此后,高新区乃至宁波市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对复习课难点破解的队伍。大家聚合了多方力量,将对初中复习课的应对之策,高度凝练为TSA复习教学的研究,即基于话题、情境、活动三大支点的复习教学。复习课因为一群带着共同愿景的教师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而挣破了那遮住光的幕布,原来让人心虚的“空中楼阁”渐渐落地了。在话题引领下,通过基于学生实践的活动设计,仿佛为复习课注入了强心剂,使其充满生命力。基于主题情境的复习课,适切地将学生卷入其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复习。通过复习课螺旋式的活动设计,学生在不断攀登“脚手架”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巩固旧知、产出新知。

Stories真实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转眼十一年过去了,2021年2月,我们这群围绕着TSA复习教学不倦探索的教师,参与录制了宁波市甬上云校精品课。我们将初中三个年级的英语内容解构后,重新建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子话题,进行话题式复习。

录制甬上云校精品课时,在TSA课程框架之下,我以故事为话题,以年级故事梗概分享为情境,围绕完成故事梗概展开各项活动的思路,完成了课程的录制。

课堂聚焦两个单元与主题语境相关的stories部分内容,教学目标从八年级下册Unit 6要求听懂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尝试说故事到Unit 8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内容由浅入深,形式从具体到概括的逻辑推进过程。这堂课散发出的文学气息、对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要求,以及完整的逻辑呈现,得到了Jennifer的认可,因此,5月,它有机会落地了,走进课堂,从网络走向现实。

网络到现实距离有多远,无法丈量。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讲述故事梗概的前提是什么?”我需要跨越的就是网络课程单向的教学方式与课堂中师生互动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之间的距离。撤去原有体现网络精品课输入量较大的文本支撑,留下框架,留出基于学生能力的发挥空间。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知道我的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是什么?他们的语言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起他们讲述的意愿?他们的小组合作是否让每一个人发挥自主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调整焦点,设计课堂推进梯度,这同时也是网络课落地的关键。对我而言,这种感觉很忐忑但很美妙。因为原来没有互动的网络课,扎根到课堂里,将生发出或失望、或惊喜的反应,因为鲜活而让人无限期待。带着这份心情,我做了一个调查与一项铺垫。调查只有一个问题:“截至目前所学过的故事中,你们最喜欢的故事是哪一个?”学生的回答大相径庭,但是令人惊喜。他们的选择从课内到课外,从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到名著,涉猎面之广,让我看到渴求未知的力量。铺垫则是为了让他们的能力能够撑起自己的热爱,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8个课外的神话、民间故事。虽是泛读,但是通过近一个月的输入,我希望学生能够沿着台阶,找到光亮所在。(www.daowen.com)

在层层的铺垫下,Stories复习课的落地,保持主题、语境不变,但是课堂推进的逻辑进行了重构,课堂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stories如何能够真实地发生?基于学情分析,为实现框架与内容两条线的同步推进,达成教学目标,我围绕着主题语境,以plot mountain为支架,让学生从熟悉的故事中感受到beginning,rising action,climax,falling action和ending五个步骤的支撑作用,感受到故事陈述中descriptive words,conjunctions等运用带来的微妙变化,感受到moral与正确时态使用的必要性。学生在用已经习得的文本操练plot mountain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五个步骤几乎无一例外地能够支撑起故事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强化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应该具有的逻辑。课堂中学生的输出是自然的,是恰到好处的,而最后故事梗概的分享要求学生依托plot mountain的五个步骤,每人负责一个,结合课堂所学,借助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完成。

虽然前期做了铺垫,但是最后的输出仍是未知的。课堂上,两个小组被邀请上前分享。第一个小组,男女生各两名,比例合理,在准备过程中,他们选择《老人与海》这个故事,这让我十分好奇,八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呢?几个学生按照故事脉络逐一点出关键事件,最后自信、沉稳的Dara总结道:“We can learn how to face difficulties from the spirit of the old man.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话音落地,我唯有欣慰的笑容,他们对故事梗概的分享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分享的小说有厚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而在这节课落地的过程中,我更感受到了TSA课程的精妙之处。复习课中的Topic,Situation,Activity,成了最稳固的三个支点,而在其他课型中,TSA的普适性让人有意外的惊喜,即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应该巧设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教师通过学习单中支架的搭建来提升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质量,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对我而言,这段体验是艰难但是值得的。

未完待续的stories

“老师,为什么不叫我们组?”一下课,便有两个组的学生围到我身边,他们的眼神中颇有几分失望。我接过他们手中的思维导图,一个完整的故事跃然纸上。我毫不迟疑地说:“未完待续,明天同一场地,我们昨日重现。每一个组都可以来展示你们的story。”话音刚落,学生兴奋的一声“Yeah!”让我心中暖意融融。“但是有一个要求,通过今天的倾听,你们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去改进你们的故事,希望你们的团队完成得更好哦!”我顺势提出了要求。“没问题!”带着期待,学生们马上围拢讨论了起来。

第二天,黑板上的plot mountain还原了,好像无缝衔接昨日的课堂,学生们比昨日更胸有成竹地呈现了他们的故事,从《国王的新衣》到《雾都孤儿》,从《愚公移山》到《鲁滨孙漂流记》,内容覆盖古今中外,各团队分工明确、承接自然。诚然,通过昨天的有效倾听,今天他们的故事分享又迈进了一大步,而在我眼中,眼前这鲜活的一切才是最动人的故事,真实的stories未完待续……

金烨(Kim),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校办副主任,宁波市教坛新秀、四有好老师、高新区骨干教师、区优秀班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