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的设计处于动态变化中,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在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收集、整合、积累,形成了三大情境设计策略,分类、分层、分段推进情境的设计,更好地整合了区域英语情境资源。
1.分类推进,多模态拓展话题复习情境领域
多模态的情境资源库为教师优化课堂的情境创设提供了便捷。但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阶段的情境创设有别于新授课时的情境创设。首先,它们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次,它们面对的学生学情不同;最后,它们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教学时,先要明确所学话题的类别,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学情、目标等特点分类推进,从教材情境出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合理选取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适合学生应用、创新所学话题内容的迁移情境。具体设计思路见图2-4。
图2-4 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情境创设思路
以九年级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为例,教师围绕话题“节假日活动”进行中考复习阶段授课。该话题属于社会类,内容涉及中西方传统节日活动。话题内容虽贴近九年级学生的生活,但该年段学生的特点趋于沉稳、羞于表达。因此,教师从深度学习的角度设计情境,先选取教材中的三篇相关语篇(见图2-5),让学生阅读语篇,师生合作归纳谈论节日的方向(见图2-6)。然后借助直观手段,从资源库中选择了图片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呈现春节时人们庆祝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所学内容分析探究熟悉的春节活动,最后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
图2-5 教材中的三篇节日话题相关语篇
图2-6 师生合作归纳谈论节日的方向
2.分层实践,多角度调整话题复习情境实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TSA深度整合性教学实践范围覆盖面广,除市区学校外,依托宁波市乡村教师支持发展计划,还吸收了乡村学校加入。城乡学生虽年龄相同,用相同的教科书,但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学习观念等的不同,导致英语素养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情境展示的方式以及难易度上进行了区别选择(见表2-11)。
表2-11 不同区域情境展示的方式以及难易度区别
针对城区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渠道与App,搜集各种新闻热点和所属区域当下发生的事情,铺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他们的兴趣。
以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为例,在八年级话题“问题与建议”教学时,教师利用各种网站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话题情境,分小组寻找符合情境的教材与网络资源,合作归纳和梳理相关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最终形成一篇深度学习后的作文(见图2-7),从而达到复习的效果。同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成果分享,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话题式整合,学生可以全面地参与到某一话题下的某一情境,这样不但逻辑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写作的严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图2-7 八年级“问题与建议”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学生整合的资料(www.daowen.com)
农村学生相对接触面较窄,也没有非常完善的学习设备,但时常接触丰富的乡土资源。在TSA深度整合性课程学习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在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情境,并巧设有效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从而促使其调动各种感官,在课堂中动起来。
以宁海某乡村中学为例。在八年级TSA深度整合性话题School activities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以本校志愿者队伍为导入,以学生的志愿者义卖活动为主线,创设真实的情境,既自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志愿者活动这一话题看似远离学生,但对拥有一支本校志愿者队伍的乡村中学学生来说却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倍感亲切。本节课教师创设的主线为“身边的志愿者—志愿者义卖活动—义卖活动感想”,把语言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话题复习。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讨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认识到志愿者的社会价值,了解志愿者义卖活动及其背后的意义,感受助人为乐的乐趣。
再以象山某乡村中学为例。在八年级TSA深度整合性话题Weekend activities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以象山石浦当地特色节日开渔节为导入,以学生的开渔节一日游为主线,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话题复习。九月份象山极具当地特色的开渔节,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对各自的周末活动既充满了期待,又有参与感。教师创设的主线为“象山开渔节活动—学生开渔节一日游活动—活动感想”,把语言学习与生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关联,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话题复习。
图2-8 八年级TSA深度整合性话题School activities的乡土资源
3.分段整合,多渠道积累话题复习情境资源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情境,其呈现方式也大有不同。例如,要呈现真实情境中的交通环境,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利用卡通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通过短视频来呈现;而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使用逼真的三维Flash视频来呈现。
为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地理解和接受情境中的知识,达到知识的内化,减少困难,我们针对初中三个年级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收集到的多模态情境进行分层处理。具体如下:
(1)七年级主要积累趣味性较强的音乐、图片、表演类情境;
(2)八年级开始逐渐积累直观性较强的板书、图片、视频类情境;
(3)九年级侧重于思辨性较强的问题、语言、热点视频类情境。
以话题Personal preference为例,三个年级段的教材都有涉及该话题的相关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中,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为zoo这一单一的情境,只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形容词来表达喜好。但在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中,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不再单一,有家的情境,也有学校的情境,对学生的要求也变成用一些复杂的句式来表达喜好。而在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中,教材情境变得多样化,主题也变得多样化,从music到movie再到writer等,学生被明确要求使用定语从句来表达喜好。
因此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同一话题在不同年级段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再进行分段整合。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情境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素材,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进行有效的话题复习。例如七年级教师在复习第5单元时选择动物园的图片创设了情境;八年级教师在复习第5单元时使用板书创设了情境;九年级教师在复习第9单元时使用视频,并通过提出问题创设了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