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及太平天国钱币研究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及太平天国钱币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口通商后,中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以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为代表的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国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于烟墩山同太平军鏖战五日,中炮身毙。由于史料的匮乏,太平天国钱币始铸之期一直存有争议。据《贼情汇纂》记载,咸丰三年曾有铜匠被太平军俘获,其中有四人被封为“铸钱匠”,但因不谙钱法,铜铅配比不均,所以屡铸均不成轮廓,钱文亦漫漶不清。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及太平天国钱币研究

咸丰三年(1853)初,太平军攻占南京,舳舻顺江而下,距上海不过八百里水路。

自从五口开埠以来,“洋货百物辐辏”的上海,便已入了列强的眈眈虎目。太平军占领天京后,英法诸国在拒绝“助缴”的同时,也在租界内布好了铁炮洋枪,直欲趁火劫掠。

只是后来占领沪上、活捉道台吴健彰的不是太平军,也不是西洋兵,而是杂合了天地会和本地帮派的秘密团体——小刀会

孔子诞辰这一天,寥寥会众靠着小刀和鸟铳,攻陷上海道署,占领了这座有着近三十万人口的重镇。会首刘丽川专门差人从水、陆两路给洪秀全送去奏章,意在归顺。

刘丽川本系农民出身,大肆封官、鼓铸货币等农民起义的排场丝毫不落。区区一县之地,凡元帅、将军、大臣、参谋一干尽有。其开炉鼓铸货币,面文曰“太平通宝”,以示服从太平天国领导之意;背文为日月纹或“明”字,暗合天地会“反清复明”之要旨。后来的浙江天地会也依样画葫芦地铸造了“太平通宝”“开元通宝”“天朝通宝”“皇帝通宝”,此四钱背文合为“文”“武”“永”“圣”,其意昭然,其志沛然。然则太平天国正受制于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接应上海实是徒具声势。

清军的弹压接踵而来,小刀会内部却产生了罅隙。原来被俘获的上海道台吴健彰和会首刘丽川是同乡。刘丽川来沪后,本是个糖茶掮客,深受吴健彰荫蔽,故不忍其蒙难。另一方面,吴健彰与英美多有商业来往,本身又是美国旗昌洋行的合伙人,英美公使、领事甚或传教士都为之说项。刘丽川久在粤、港,深谙洋务,畏英美如虎矣,只顾不得会众情窘,强舍面皮,私放道台吴健彰离去。

吴健彰死里逃生之后,便出让上海海关征税之权,成立了由英、美、法、中共同管理的“海关税务司”,借此换取列强对小刀会的联合镇压。此后数年,清廷又相继依例成立了粤海关、潮海关、浙海关、津海关、厦门关和江汉关等诸多洋税关,并于咸丰九年(1859)在上海成立总税务司署。又几年,总税务司迁往北京,二十八岁的英国人赫德开始了自己对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其在税务、商务、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是清廷总理衙门“可以信赖的顾问”。

关税的征收,让本已崩溃的财政起死回升,这种本来不被重视的税种,在清廷“盐引停迟,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因军荒免缓征”的情况下,成了晚清除地税以外,最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此外,面向国内商人征收的厘金税,是战时税收的另一支柱,是各地团练赖以生存的根本,亦是各级官吏敛财的利数。

关税也罢,厘金也罢,抑或是此前的地丁、津贴、捐输、盐税、茶课,其征收都离不开一种货币——白银

清代的银两沿袭元明旧制,根据重量约可分为元宝(重约50两)、中锭(重约10两)、小锭(重约3-5两)和碎银数种。但由于银两本身有足重的实银和不足重的虚银之别,且各地的折色的平码又不尽相同,日常的商业、贸易和汇兑活动变得繁琐不堪。

赫德的属下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谈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一笔江苏的税款按照库平(官方标准)汇到甘肃,缴纳时又折成当地的银两计算;税款再汇往上海又依照漕平折算,到了上海再按规元(上海通行的虚两银)计算;由上海汇往甘肃时又一次折回漕平,再折成当地银两入账,然后折成库平同江苏结算;到江苏后,照例按照本地的银两存入钱庄,最后折回库平同户部结账。

冗冗琐琐,令人瞠目。

五口通商后,中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以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为代表的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国内。由于洋钱具有重量一致、成色标准相同等特点,故除了大宗贸易用银两结算外,洋钱几乎替代了散银、小锭。洋钱畅行以来,许多不法商人用洋钱兑换中国的银两,再铸成洋钱回流中国的做法也从客观上加快了洋钱流入中国的速度。于是参效洋钱,铸造本国银元的呼声愈来愈高。

晚清银元的铸造,历经从私铸到地方官铸,再到中央官铸的自下而上的过程。早在嘉道时期,便有成规模的民间仿铸:道光十三年(1833),御史黄爵滋曾用广板、福板、杭板、苏板、土板来称呼各地的私铸银元。这种情况在鸦片战争时达到高峰,其后在政府的严令中减少。

地方官铸主要是为了减少白银的外流,之中又以林则徐铸造的银饼尤为典型。当然林文忠公深知白银外流的根本原因不在货币本身,而在于鸦片贸易,所以才有了旷古未有之壮举——“虎门销烟”。

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在粤试造银元。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购入机器,招聘技师,试铸银元,并于次年投入流通,是为中国正式设局铸造银元之始。由于币背铸有龙纹,故被称为“龙洋”。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宣布废银两,以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为国币,银元制度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

话说回咸丰六年(1856),小刀会覆灭后,刘丽川踪迹成迷:或言其战死虹桥,或言其乘洋船逃走。上海道台吴健彰也是命乖运窘,早在两年前便因贪污被革职查办,郁郁归乡。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于烟墩山同太平军鏖战五日,中炮身毙。此番事变,得势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吴煦,这个靠着捐纳跻身官场,因镇压过棚民起义而被吉尔杭阿招为幕僚的候补知县,此刻正在上海办理小刀会善后事宜,并以海防同知的身份与英法周旋,这亦是其外交活动的嚆矢。咸丰七年(1857),吴煦署理上海捐厘总局,接触上海税收的核心事务,当其贪污被查时,却因擅长外交,于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起复,负责与英法交涉通商事则,是为贯通上海兵务、税务、商务和洋务的重臣,并正式署理苏松太道,成为和吴健彰一般的上海道台。

同治元年(1862)正月,李秀成攻克杭州,二次进逼上海。他不愿与洋人为敌,遂致信英方,希望其保持中立,还随信带去礼物,其中有银币(是银元还是压胜钱已不可考),还有天国自铸的铜钱

由于史料的匮乏,太平天国钱币始铸之期一直存有争议。据《贼情汇纂》记载,咸丰三年曾有铜匠被太平军俘获,其中有四人被封为“铸钱匠”,但因不谙钱法,铜铅配比不均,所以屡铸均不成轮廓,钱文亦漫漶不清。大致在咸丰四年(1854)时,天国钱匠已经解决了铸钱问题,《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记载了杨秀清对英国人的答涵:“天国圣宝即将颁行,妖号之钱,定将禁绝。”《金陵杂记》和《金陵省难纪略》也都记述了当时铸钱的情况和形制。

太平天国的铸币大体与咸丰制钱相仿,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等多种形制。清代铜钱因袭明代,也称制钱。铸币机构由户部设立的宝泉局、工部设立的宝源局和各省布政使司开设的地方局组成,所铸造的制钱以年号为正面钱文,以铸局为背面钱文,贯穿王朝始终。

但自嘉道以降,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制钱却面临着亘古未有之危机。

屋漏逢雨,太平天国割据半壁江山,切断了大运河这一漕运命脉,这导致京师财政日益吃紧。不得已,清廷于咸丰三年(1853)接连铸造当四、当五、当八、当十,乃至当百、当千等大钱和铅铁等异质钱。同两千年前的白鹿皮币、白金三品如出一辙,这种单为敛财而生的虚值货币从来就只会加剧通胀和经济崩溃。数年间,咸丰大钱便宣告破产,当百、当千等大额虚值钱币迅速被废止,当十大钱的作价也贬至二到三文之间。此时的国际经济形势亦生剧变:金本位制度在西方相继确立,白银迅速贬值,又形成了银贱钱贵的局面。

钱荒加重,私铸难禁,制钱铸造到了生死存亡之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起,多位大员奏请依照银元之法,用机器铸造铜元。尤其是有过十数载使洋经历的总理衙门章京刘庆汾先后两次上奏,大体构筑了银元和铜元相辅流通的框架。朝廷收执以后,即命内阁酌定铸造铜元之事。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钱局和广东善后局获李鸿章之首肯,开铸了最早的铜元——“广东一仙”,其铸法迅速被其他省援引。至此,清初银两和制钱并行的货币体制,终于转变成为银元和铜元并行的货币体制。然清朝此刻却是日薄西山,面对国内汹汹的革命浪潮早已无力回天。就在确立银元制度的后一年,宣统逊位,清廷颁行的意在收归铸权于中央的《货币则例》也变成了废纸

1862年元旦刚过,刚升任江苏布政使的吴煦得到消息,太平军已经击溃吴淞的清军,沪上告急。

吴煦疾奔外滩的英国领事馆,与英法领事磋商中外会防事宜。西人的哓哓与国人的懦懦,真是一番漫长的纠扯。于是白银,以及会防的一切关节,都像高山巨峭般横亘在吴煦的面前。以租界军务、开沟筑路、洋枪洋炮等开支为酬,吴煦成功地让一年前把北京变成炼狱的敌军化为友军,只是这次英法联军再也没有占人都城的气魄,反与华尔、白齐文率领的洋枪队一起被太平军逼入绝境,狼狈遁走。

清军反倒乐见此景,大解数年之郁悒。正欲谋克天京的曾国藩也对上海的战事洞若观火,见洋人折戟,便揶揄道:“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委而去之,真情毕露。”

咸丰以来,沪上之军务讲求内外兼顾。吴煦久在此地浸淫,又曾助吉尔杭阿平定小刀会之乱,断不想重蹈吴健彰之覆辙。幸好委去的钱鼎铭不负所托,带回了数千援兵防沪。虽不知曾国藩推荐的这支军队战力如何,但听说其头领李鸿章刚被太平军攻破故乡,或许哀兵必胜,能侥幸保住顶戴花翎,更能保住项上人头罢。

吴煦哪里知道,自己花费十八万两白银请来的这位李大人,在把太平军赶出了上海的同时,却以更加雷霆的手段剪除了他的亲信,单给他留了个候补道员的虚职。吴煦心灰意冷,于同治四年(1865)称疾辞官。

吴煦归乡一年后,与他同病相怜的吴健彰重疾难愈,病死于广东香山老家。同年,吴健彰的一个名叫帝象的老乡呱呱坠地。他生于畎亩,曾自称“洪秀全第二”,并屡用他名来宣扬革命,其名有陈文、山月、公武、帝朱、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

康熙二十局

表十四 清代钱币图释

(续表)

(续表)

清朝

天命通宝

天命通宝(满文)

天聪通宝(满文)

顺治通宝(www.daowen.com)

康熙通宝

雍正通宝

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

咸丰元宝

咸丰通宝

咸丰重宝

祺祥通宝

祺祥重宝

同治通宝

同治重宝

光绪通宝

光绪重宝

宣统通宝

三藩

利用通宝

昭武通宝

洪化通宝

裕民通宝

清末起义军

天国背通宝

天国背圣宝

太平天国背圣宝

天国太平背圣宝

太平圣宝背天国

天国圣宝背太平

太平通宝

平靖通宝

平靖胜宝

太平通宝(背文)

开元通宝(背武)

天朝通宝(背永)

皇帝通宝(背圣)

盘古通宝

明道通宝

嗣统通宝

金钱义记

民国通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