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困境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索:理论、视角与模式整合

困境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索:理论、视角与模式整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已经将青少年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困境青少年”的概念作了清晰界定。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每一个有经验的社工,必然是储备了一定理论知识的社工,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众多情况不一的案主时,迅速调动出大脑中已有的理论架构,从而选取看待、分析案主具体问题的视角,并实施相关介入模式,达到介入效果。其次,根据所选理论下的具体问题视角,剖析案主处于当前境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困境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索:理论、视角与模式整合

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已经将青少年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困境青少年”的概念作了清晰界定。那么,社会工作者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如何才能运用自身的专业所学介入到困境青少年群体中呢?

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每一个有经验的社工,必然是储备了一定理论知识的社工,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众多情况不一的案主时,迅速调动出大脑中已有的理论架构,从而选取看待、分析案主具体问题的视角,并实施相关介入模式,达到介入效果。

那么,何为理论?何为视角?何为介入模式?关于理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指“对于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和可能发生事件的假设、想象或预测”,[1]理论可以帮助社工理解他所面临的各种情境、困难、行为和经历。视角,则是由具体理论决定的,它指看待、分析问题的具体角度。Saleebey曾对视角作出过明确的定义,在他看来,视角“至少是一个立场,看待和理解经历的某些方面的方法。通过它,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关注与欣赏。它为我们提供了态度亦或倾向——如何对待由文字和原则建构的世界”,换句话说,即如何根据文字和规则去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在明确了基本的理论与视角后,社工才能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介入模式,即具体使用何种方法或者手段进行干预、介入。

在介绍具体的社工理论、视角和介入模式之前,我们仍需先讨论一下:社工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该如何选择使用何种理论、何种视角以及何种模式?马尔科姆·派恩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过程性知识(process knowledge)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的。所谓过程性知识,指的是“专业人员做决策和下判断的方式”。[2]社工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往往会经历以下两个过程:一是通过集中注意力、询问信息等方式对当前的情境进行全面性的批判性评估,根据所感知的情境及案主的具体情况选择基础理论;然后提出假设,让他们能够找到行动方法。换句话讲,社工在面对困境青少年时,首先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面临的案例做出预判,选择基本的分析理论。例如,是选择社会系统理论,还是社会建构理论,就需要社工通过对案例的基本掌握和对案主的基本了解,结合社工已有的理论储备,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其次,根据所选理论下的具体问题视角,剖析案主处于当前境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假若选择用社会系统理论对具体案例做基本假设,那么社工就可以选择用生态视角去展开具体的分析,寻找社会、学校、同辈群体和家庭对案主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根据具体视角下所得出的基本影响因素,选择相应的介入模式开展具体介入工作。例如,社工选择了用生态系统视角进行案例分析,那么他就可以在介入时,根据不同系统对案主造成的不同影响设定不同的介入方案,从而尽可能地实现介入效果最优化。(www.daowen.com)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往往比我们现在所能预想到的要复杂得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按照上述逻辑进行理论—视角—模式的梳理是毫无意义的。相反,这样的分析会帮助我们刚刚加入社会工作行业的青年人更快、更系统地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图2-1 社工理论逻辑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