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由英文“E-Government”翻译而来,虽然“E-Government”的字面意思为“电子政府”,但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作为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基本应用,电子政务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使传统的政府管理活动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日本早稻田大学电子政府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早稻田大学世界电子政务排名,标志着其连续7年监测全球电子政府的发展(2005~2011年)。Prof.Dr.Toshio Obi,机构和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奥比教授提交了这份报告。他指出,针对当前的经济问题,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可以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以巩固一个包容性信息社会,政府在努力建设一个面向公民的国家过程中担任关键角色。在这份报告中,新加坡、美国和瑞典位列排名前三甲,新加坡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名但是略有优势;而第二名美国在2005~2008年位列第一,2010年位列第二;瑞典名列第三可以称之为突破性的实现,韩国和芬兰紧随其后;爱沙尼亚显著改善其电子政务的发展成绩进入前8名;比利时则在2011年调查中首次排名前9。根据早稻田大学的调查,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经济)具有世界最先进的电子和地区政务发展:(1)新加坡,(2)美国,(3)瑞典,(4)韩国,(5)芬兰,(6)日本,(7)加拿大,(8)爱沙尼亚,(9)比利时,(10)英国/丹麦,(12)意大利,(13)中国台湾,(14)澳大利亚,(15)挪威。最新版的早稻田大学排名调查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了获得最新和最精确的信息,伴随调查的内容还包括相关网页和报告,以及研究所的采访成员出席的本地及国际电子政府会议,与主要国家的政府官员和研究机构举行的会议。
1.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职能实现网上电子化与信息化,其功能设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电子资料库
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根据公开的原则,尽量存放在互联网以达到共享目的。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等数据库信息对公众很有用处,电子政务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提供信息化服务。
(2)公文电子化
电子政务的重要功能还在于让公众通过网上办事,使事情处理得更方便快捷。以前民众到政府部门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到该地区的各管辖部门办理,如果涉及各个不同部门,则需要盖不同的公章,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人力。而利用电子政务,除了一些手续必须有实物证明外,通过建立一个文件资料电子化中心,把各种证明和文件电子化,将达到简化手续办理的目的。
(3)电子沟通
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对话平台,将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之门,公众因此也可直接在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电子监督
通过在政府网站上公开政府部门的名称、职能、机构组成、办事章程及各种文件等,使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流程、政策法规等,增加政府为民众办事的透明度,公开、自觉地接受公众的监督。
(5)电子采购与招标
利用电子政务建立政府各个部门相对应的专业交易网络,在以电子签章(CA)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资料交换技术进行通信及交易处理。
总之,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各大企业、公民、个人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获取政府的各类丰富的信息资源。此外,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公众还能享受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和在线服务等,大大增强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政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2.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世界各国对其非常重视,认为它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增强国家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简单介绍电子政务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发源地,美国是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它于1993年就提出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政府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建成电子政府,对政府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使政府运作顺畅,节约管理成本。早在2000年9月,美国开通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政务网站——“第一政府”网站(www.firstgov.gov)。它把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网站进行链接,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据计美国有1.4亿人以上会不同程度地使用互联网,美国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模板。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 网上服务功能齐全。具有“一站式”、“24小时自助式”服务,体现电子虚拟政府的发展未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民众与政府的互动。
● 政务公开信息丰富。与民众相关的各种事务信息,都能及时通过政府网站获取。
● 政府公用资源共享。政府通过网站向民众提供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在传递过程中的增值作用。
● 内部办公电子化。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事务靠电子邮件传递,重要文件采用专用的内
部办公软件,通过加密、数字认证、编码解码等流程进行传递。
英国在1995年提出《电子化政府》研究报告,并于2001年2月正式开通“英国在线”网站(www.ukonline.gov.uk),把公民网、商业网、政府网连在一起,为民众提供365天和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服务。英国政府电子政务的特点是注重“平民化”,以便让更多的英国家庭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沟通,制定“在五年内使每个英国家庭都能上网”的宏伟计划。英国在电子政务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发展政府内部的安全网络,通过对政府信息的储存、处理,推动外部获得政府信息,建立智能卡技术推动电子认证等相关安全体系等。
日本为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制定了“E-Japan战略”,内容包括行政管理信息、电子文档、公众服务等。日本信息网投资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通过对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络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双网合一,避免基础设施投资的重复。对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动行政手续在线化。据介绍,2003年日本有10868种政务事项实现网络化处理;电子网络税务申报及纳付于2004年实现;2005年日本完成全国光缆新干线的建设,并在全国普及了宽带网。为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日本政府还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使电子签名具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韩国政府在2003年制定了国家电子政府发展图,设定改革目标为进入全球政府竞争力前十,并提出以建设透明、高效、服务为目的的参与型的政府,保障地方和中央的发展。韩国提出了电子政府的三界定:
● 通过创新公共服务建立电子政府。
● 通过高效透明的公共管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政府。
● 真正实现“国民参与”政府。希望能达到提供“在线”与“无缝隙”连接的服务目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开放的电子政府”。
韩国电子政务着重实施“为民众服务”、“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并出台了《信息化战略计划》、《信息化促进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提高国民信息化素质,制定《全国信息化教育计划》,向教师无偿提供计算机、免费上网等服务,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打下了智力基础。
新加坡作为一个只有400万人口的亚洲小国,凭借其领先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也走在了亚洲各国的前列。新加坡的政府信息化在全球经济论坛《2004~2005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排名世界第一;其电子政府连续5年在埃森哲的《全球IT报告》中被评为全球三大最佳电子政府(美国、新加坡、加拿大)之一。新加坡政府网站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子公民中心(http://www.eCitizen.gov.sg),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功能非常强大,向人民提供商业、教育、医疗保健、运动、交通与旅游、娱乐、就业、选举、家庭、住房、图书馆、国防、安全与保安等10多个栏目的网上服务。新加坡电子政务限制私人参与,完全由国家控制。它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计划,确定其阶段性目标,致力于提高政府处理事务的服务水平。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www.daowen.com)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迄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按照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分成3个不同的阶段:
①办公自动化(OA)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取代部分人工劳动工作,加快报表处理速度,提高政府文书传送效率。这一时期重点建设政府各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和专网。这一时期“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②“金字工程”实施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
1993年12月我国政府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金”字系列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它们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为国家的重点行业及有关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加快建设步伐。
③政府上网工程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国际互联网已经在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广泛渗透,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于1999年1月正式启动。它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管理部门,发起了我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府上网工程”。它的目的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利用网络方式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公共信息资源,实现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公开信息资源等相关职能。它不仅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以及公众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各部门对互联网的应用。这20年被看做是“电子政务务实年”。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我国的政府域名数和站点数量大幅度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底,全国各级政府在“gov.cn”下注册域名的数量为28575个,己经建成的万维网下的政府网站达到5644个。
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开放政府的根本要求。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这标志着中国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专业人士又提出新的要求:建设我国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
服务型政府理论表明:现代政府一定是服务型政府,其行政模式将由“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继而再向“服务行政”转变,这是一个统治、管理和服务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有了较大的进步。2006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文件明确指出:“推行电子政务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包括7部分:总体要求与目标;总体框架的构成;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认为,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
目前,“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完成,绝大部分地市都拥有自己的政府网站,发达地区政务上网工作已经发展到区和乡镇一级基层单位。电子政务的互联互通成为重点研究内容,许多部门开始考虑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问题,因此信息整合集成、利用成为电子政务研究的主流趋势。
电子政务在网上建立的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便于民众发挥能动性,在网上行使自己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政府通过网络对民众的意见做出及时反应,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在公众的威信。除中央政府外,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了详细的推进电子政务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时间表。“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上海”、“数字化福建”、“数字化兰州”等一个个宏伟计划进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北京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是向全世界展示北京的窗口,它设立了网络信访机制,向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信息,促进首都信息化,推动北京市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开展。上海市政府网站“中国上海”(http://www.hanghai.gov.cn/)在2008年中国省级政府网站中位居第二,它几乎涵盖了一切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并且内容非常全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3.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7年中,早稻田大学电子政务的研究团队调查并观察了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一些突出的趋势不仅仅是技术进步,主要趋势如下。
● Government 2.0
持续增长的2.0应用程序的使用,作为政府站点的社会媒体,改善电子参与并提高
Government 1.0。
● 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
在电子政务中引入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 移动型政府
移动通信技术引入电子政务,方便公众利用移动终端访问政务信息。
● 减灾和业务连续性方案(BCP)
各种减灾方案、应急管理在电子政务中越来越重要。
● 电子共享
注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 数字鸿沟消除
各国政府将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努力缩短信息给社会民众造成的“数字差距”,避免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新的障碍。有目的地整合各不同地域、民族、城乡的信息资源,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 一站式服务
将政府的传统服务功能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有机结合,通过一站式门户服务,形成面对公众的统一界面,发挥和完善政府的多方位服务能力,体现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 公民电子参与
电子民主是未来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民众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在线选举、在线投票、在线立法等,提出各自的政治观点或其他个人意见,体现社会民主过程中的价值理念,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2008年的南京“天价烟”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等一系列网络监督案例,让民众看到无所不在、数量庞大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政府行政监督力量。可以说,网络已成为民众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