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人们相信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图4-2 沃尔玛供应链示意图2.供应链的类型与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企业的大量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人们相信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

1.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这样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这是近期对供应链的观点。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乃至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如图4-1所示。

978-7-111-44885-3-Chapter04-1.jpg

图4-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马士华教授的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二是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三是供应链一般包括三个流程: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1)物流

物流是实物形态物料的单向流通。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供应商的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如铁矿石油木材等,到供应商即中间产品制作商,将基础原材料变成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如钢板、铝、板材和经过检验的食品原料),到核心企业即最终产品制造商(如海尔、盼盼集团)完成成品组装,再将成品卖给客户即分销商,分销商将这些产品卖给零售商,零售商接下来将这些产品卖给最终消费者。

(2)信息流

信息流分为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这是两个不同流向的信息流。首先看什么是需求信息,如客户订单、采购合同等是需求信息。当需求信息从需求方向供方流动时,便引发物流,物资被运送到需求方,可见需求信息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什么是供给信息,如完工报告单、入库单、库存记录、可供销售量等是供给信息。供给信息是由需求信息引发的,如消费者向零售商买货,零售商是否有可供销售量,供给信息与物料流动方向一致,同物料一起沿着供应链从供方向需求方流动。

(3)资金流

资金流以货币形态单向流动,同物料流动的方向相反。这是因为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因此,供应链是一条增值链。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图4-2是沃尔玛供应链示意图

978-7-111-44885-3-Chapter04-2.jpg

图4-2 沃尔玛供应链示意图

2.供应链的类型与特征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来划分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稳定的供应链是指组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更新较少,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的供应链同稳定的供应链相反,是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即组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更新较多。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来划分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供应链容量:一个供应链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

平衡的供应链容量是恒定的,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供应链称为平衡的供应链。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倾斜的供应链是指当市场变化加剧,如市场需求增长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3)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来划分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前者以最低的成本为终极目标,后者以快速反应为终极目标。

(4)根据运作方式不同来划分

根据运作方式不同,划分为推式的供应链和拉式的供应链。推式的供应链是对顾客订购预期的反应启动推动流程,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拉式的供应链是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内容之一,就是要选择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拉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要求较高,对供应链运作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较高,而推式供应链方式相对容易实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运行方式,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切不可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做法,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文化,盲目跟从反而会得不偿失。

(5)根据不同的供应链主体来划分

首先解释什么是供应链主体,核心企业即是供应链的主体。任何一个供应链都必然有一个核心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主要靠核心企业运作,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中产品运作的领导者,因此,可以把核心企业看做是供应链的主体。根据供应链的主体即核心企业的不同,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生产商的供应链和零售商的供应链。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对供应链这一复杂系统,要想取得良好的绩效,必须找到有效的协调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的。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菲利浦(Phillip)认为供应链管理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是一种整体最佳,而非局部最佳。如供应链上的包装企业,在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其企业收益就多一分钱,包装越省,利润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保护效果,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而造成物流企业(储存、装卸)效益的降低。显然,包装企业的这种效益是以其他企业的损失为代价的,不能实现供应链上的整体最佳。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建立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交易双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益矛盾体,不再是胜者与败者、成功与失利(Win-Lose)的关系(如你降价我才获利,两者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本着双赢的方针,协调彼此的行为。由于相互协作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由此为合作的各方带来好处。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宏观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服务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总目标也可以细分为如下具体目标。(www.daowen.com)

● 总成本最低化:总成本最低化目标并不是指运输费用或库存成本最小,或其他任何供应链物流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整个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低化,即单个企业的最优,并不能代表整个供应链的最优。

● 总库存成本最小化:同样是指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而不只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

● 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竞争,即必须实现快速有效客户反应,所谓总周期时间最短化是指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客户发出订单到满意收货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时间周期。这包括客户发出的订单沿着零售商、分销商迅速、准确地传送到核心的制造商,制造商按照订单向上游供应商发出采购单,供应商通过物流网络及时送料,制造商及时生产产品,之后通过销售网络送给客户。因此总周期时间最短,就要求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企业所费的时间最短。

● 质量最优化: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要实现质量最优化,就必须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的零缺陷开始,直至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的最优化。

● 客户服务最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协调一致的运作,保证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吸引并保留客户,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5种目标间的关系可以这样分析:

● 就传统的管理思想而言,上述目标相互之间呈现出互斥性,例如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总时间周期的缩短、交货品质的改善必然以库存、成本的增加为前提,因而无法同时达到最优。

● 运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服务、缩短时间、提高品质与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例如供应链上做到信息的共享,企业的合作就能减少牛鞭效应,降低库存,进而提供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服务。

(3)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与要求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4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如图4-3所示,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4.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

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

(1)供应链管理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管理的起点和终极目标

978-7-111-44885-3-Chapter04-3.jpg

图4-3 供应链管理示意图

供应链的存在是由于存在客户需求。因为客户需求总是变化不定的,因而供应链关注的焦点始终是最终客户所获取的价值,以最终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要使最终客户价值最大化则需要有效满足最终客户需求,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和价格,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用户。这就要求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必须是准确了解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够对最终客户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最终客户需求也就成了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

(2)供应链管理强调不同产权的企业之间价值的整体创造和分享

任何产品到达最终客户都通过了无数条产、供、销的链条,并且在不同产权的企业之间进行了无数次的增值。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才是决定最终客户所获价值大小的根本因素。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协调、优化链上各个环节,为最终客户创造价值,并享受最终客户提供的价值回报。最终客户通过供应链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价值,同时也将自己的回报反馈给整个供应链,但这种价值回报并不是平均分配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得的收益并不相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流程化的增值过程,强调在商业流程中实现增值

供应链中的企业群为了实现最终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在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处理和资源应用,而这一过程实际是通过商业流程化来实现的。这种流程化与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不同,不只是对单个企业资源进行处理和应用,而是对供应链上不同产权企业之间资源的处理和应用。因而供应链管理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企业内部的流程效率,而是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率,使价值在商业流程中实现增值。从长远来看,它需要解决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问题;而从短期来看,它还需要企业之间根据最终客户需求,实时调整和优化各自的供需计划及执行。

(4)供应链管理是以信息资源的处理为管理内容,在信息充分和有效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的

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主要是通过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来实现的,其机理在于有效获取最终客户需求信息,并将企业自身的产品提供能力和商业伙伴的产品提供能力进行匹配,然后制定自己能够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供需计划。企业在将自己的供需计划传递给相关商业伙伴后,还要进一步通过监控相关商业伙伴的反应,对产品供需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与优化,形成一个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内容的动态优化过程,减少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等待、重复、投机和错误行为,并借助优化的信息处理结果组织自己的物流和资金流运动,实现物流、资金流的更优化配置。因此,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同步处理,以整个供应链对最终客户需求信息的获取、应用、反馈为主线,在企业之间真正实现信息充分而有效的共享,使企业之间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5)供应链管理以相应的软件为基本实现工具,并基于Internet技术实现应用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是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管理内容的,这就决定了供应链管理必须依赖于某一相应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该软件要能够方便地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信息交换,同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处理。由于供应链管理的组织范围包括多个不同产权主体,因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应用必须能够在多个企业中使用,并且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产权主体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这就要求该软件还要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沟通。目前Internet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成为目前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主流趋势是以Internet访问为基本应用方式。供应链上各个产权主体以此为基础,以充分参与供应链管理为目标来改造自己的内部信息系统。图4-4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的核心是最终用户需求,而最外层是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这表明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采用供应链管理软件平台实现流程优化和新价值的创造,才能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

978-7-111-44885-3-Chapter04-4.jpg

图4-4 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

5.供应链管理模式及主要系统功能

全球著名的技术咨询企业安得森咨询公司提出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应包括三种能力:流程能力、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流程能力的重点在于将整个与供应商、顾客相关且互相牵制的流程,包括销售规划、订单处理、配送、采购、制造、存货管理等活动,共同一致地归纳和整合。如客户导向的供应链、有效率地配送、需求导向的销售规划、精简的制造、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等。

组织能力的重点在于整个供应链成员间的伙伴关系与团队工作氛围、绩效评估制度等,包括的模块有集成性绩效评估、团队工作、联盟型组织结构、伙伴关系等。

技术能力的重点在于信息的流通,包括流程与活动之间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以及实体关系网络,比如整合性的信息系统、企业网络等。

其中,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分布于供应链的各项日常业务运行中,且遍及整个供应链。

从管理的程序上看,SCM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供应链规划、供应链执行和供应链绩效评估,这也构成了SCM的三个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